驻藏司员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内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亦作驻藏章京。一般由理藩院员外郎或主事调充,初为1员,后增为4员。乾隆四年(1739),照驻扎哈密、瓜州司官之例,2年一换,后改3年,期满后,仍由理藩院派员更替。乾隆十年(1745),准于绿营换班之期,随同更换,仍每3年1次,由驻藏大臣加具考语上奏,一般以记名御史花翎四品衔叙奖。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内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亦作驻藏章京。一般由理藩院员外郎或主事调充,初为1员,后增为4员。乾隆四年(1739),照驻扎哈密、瓜州司官之例,2年一换,后改3年,期满后,仍由理藩院派员更替。乾隆十年(1745),准于绿营换班之期,随同更换,仍每3年1次,由驻藏大臣加具考语上奏,一般以记名御史花翎四品衔叙奖。
见“益喜策丹”(1946页)。
南北朝时期柔然部落名。亦作折豆浑、是豆浑,简称“豆浑”。源于东部鲜卑。曾有部分人投西秦乞伏乾归(?—412)。柔然汗国兴起后,依附柔然,其首领担任柔然俟利莫何、莫何去汾等要职,部众逐渐融入柔然,互通婚
?—1402明代云南武定府土官。彝族。武定军民府(治今云南武定县东)女土知府※商胜子。洪武二十二年(1389),以母病替职。二十六年(1393),钦准袭土知府职。建文四年(1402),赴京朝贺期间病故
又作蛮峒、洞蛮、蛮洞。峒(洞)乃唐代所设羁縻州的县以下行政区划。宋代对西南溪峒蛮泛称。元代沿用峒蛮泛指湖广、四川、广西部分民族,而峒蛮中彭、田、向、覃、冉、王、扬等大姓部分与今土家族先民有渊源关系。峒
见“塔阳古”(2157页)。
唐代巂州乌蛮丰琶(又作风琶)部首领。称“大鬼主”。辖地在两林部之南,占有今四川西昌市及昭觉县北部地区。管有阿诺两姓。与勿邓、两林合称东蛮三部,共奉两林部首领苴那时为“都大鬼主”。贞元四年(788),受
?—1712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席力图呼图克图三世圆寂后,被确认为转世灵童,是为四世。曾赴西藏学经。康熙三十年(1691),自西藏返回归化。三十三年(1
见“賨人”(2294页)。
中国伊斯兰教两大学术派别之一。产生于明末。创始人为著名回族经师※胡登洲(1522—1597),登洲,字普照,陕西渭城人。曾到麦加朝觐,回国后大力培植宗教人才,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奠基人。有“胡太师
清官署名。见“东布特哈”(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