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黄可经

黄可经

清永淳十三屯壮族人民抗租首领。广西永淳县那决屯望阜村人。壮族。道光末年,永淳一带壮族地区地主对佃农肆意盘剥,民情激愤。咸丰元年(1851),与杨隆盛、陆锦钦等结盟拜会,竖旗聚众,倡议抗租,提出“一县土地,皆我壮人祖先开荒自种”,官租、民租一律不输不纳,广大佃民纷纷响应,并得到李文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大力支持,形成声势浩大的抗租运动。次年三月,率十三屯壮族农民万余人围攻永淳县。大败和县韩凤梧调遣前来镇压的团练、乡勇。南宁知府黄辅相被迫向抗租农民宣布:“所有官租、民租,一概不收,不究、不追”。后率众加入李文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猜你喜欢

  • 贺拔允

    487—534北魏末期大臣。本名阿鞠泥或阿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县)人。敕勒(高车)贺拔氏(后改何氏),一说为鲜卑人。祖贺拔尔逗(尔头),镇防北境,遂定居武川。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子。善骑射,有胆略。正光

  • 海瑞

    1515—1587明代著名大臣。字汝贤,一字国开,别号刚峰。广东海南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人。回族。福建松溪知县海宽之孙、海瀚之子。幼丧父,家境衰败,母谢氏教诲读书,督责甚严。嘉靖二十八年(1549)

  • 中等司

    西夏官制职司序列第三等级。包括典礼司、都转运司、陈告司、都磨勘司、审刑司、群牧司、农田司、受纳司、边中监军司、前宫侍司、鸣沙军、 卜算院、养贤务、资善务、回夷务、医人院、华阳县、治源县、五原县、京师工

  • 师子

    即“亭独尸逐侯鞮单于”(1718页)。

  • 哱承恩

    ? —1592明朝宁夏副总兵。蒙古族。明副总兵※哱拜子。万历十七年(1589),父致仕,依例子袭父职。十九年,因青海蒙古火落赤、真相等屡败明军,土默特部顺义王扯力克西行助之,洮河告急,获明御史周弘哱举

  • 临夏南关清真大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院。始建于元末,明洪武年间扩建。后毁,1979年重建。寺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南关之八坊。占地2160平方米。新建为钢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大殿前高耸着三个阿拉伯式绿色圆顶塔楼,中

  • 福分地

    清代蒙古族受恩赏所得的土地。一般因有功劳由旗长赏赐其下属官员,称为“福分地”或“上赏地”。承领七八年后,由旗府发给有红印之契约,世袭使用。又,游牧民因定居而占有的土地,也称福分地,世袭使用。乾隆以后福

  • 宕昌羌

    ※西羌的一支。或说为东汉时※钟羌的分支部落且(旦)昌所领部落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分布于今甘肃南部白龙江中上游一带。《北史·宕昌传》载:其族皆以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属。其民以畜牧为业,

  • 五福

    ?—1783清满族镶白旗人。富察氏。由世袭佐领兼鸟枪章京,乾隆二十一年(1756),补四川建昌游击。二十七年(1762),迁城守营参将。升维州协副将。三十六年(1771),因小金川土司与明正土司之争,

  • 黄台州

    见“伯言儿”(10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