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契丹
见“西辽”(689页)。
见“西辽”(689页)。
高句骊国第十三世王药卢的谥号。亦称“西襄王”。药卢于晋武帝泰始六年(270)继位,晋惠帝元康二年(292)死,葬于西川之原,因其葬地加此谥号。
见“蒙古勒津”(2336页)。
明代黎族人民反抗官府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武装起义。弘治(1488—1505)间,知府张桓、余浚贪残苛敛,每年强迫儋州七坊峒黎族农民缴纳“额粮”八百石,且官役频繁,使黎族农民“困于征求”。弘治十四年(150
?—1677清朝将领。亦作额斯泰。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大学士额色赫之弟。顺治年间任一等侍卫。康熙三年(1664),授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九年(1670)迁护军统领。十二年,吴三桂反,随顺承郡王勒尔锦征
书名。清代西藏地理志书。马揭、盛绳祖著。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书。4卷。其中有图考2卷、识略2卷。原系刻本,后有抄补本,内有“番民图”,随行记程,详载卫藏山川及风土民情。书末所附“蛮语”为学藏语的
古代匈奴职官制度。匈奴国家的最高首领是单于,称“撑犁孤涂单于”,意谓“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单于于匈奴中部建立“单于庭”,管辖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直北方向广大地区,并掌握军
?—1733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号友竹道人。康悼亲王椿泰子。封康亲王。雍正时官都统,掌宗人府。九年(731),统兵驻归化,暂管抚远大将军印。卒,谥修。著有《友竹轩遗稿》。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克音氏。隶齐齐哈尔镶红旗。嘉庆三年(1798),以前锋从内大臣额勒登保镇压白莲教起义,转战湖北、四川等地,赏戴花翎。十八年(1813),参与镇压天理教首领李文成领导的起义。道光二
清代地名。又译乌兰固木。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西北(即今蒙古境内乌兰固木)。清初为准噶尔部辖地。以其肥沃,宜耕种,噶尔丹统治时期曾为准部屯耕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病死后,并于清。清朝政府遣
苗语滇东北次方言文字。简称滇东北苗文,是建国后为苗族改革的一种文字。滇东北苗文是本着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汇通的原则而设计的,是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中水区石门坎寨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式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