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薛婆阿支
焉耆贵族。又称阿那支、焉耆王龙栗婆淮从父,王族龙姓。唐贞观十九年(645),为西突厥处般啜立为焉耆王,号瞎干。二十二年(648),唐将阿史那社尔西征,奔龟兹,为阿史那社尔所俘,数其罪而斩杀。
焉耆贵族。又称阿那支、焉耆王龙栗婆淮从父,王族龙姓。唐贞观十九年(645),为西突厥处般啜立为焉耆王,号瞎干。二十二年(648),唐将阿史那社尔西征,奔龟兹,为阿史那社尔所俘,数其罪而斩杀。
旧时京族地区负责村寨“哈亭”(神庙)烧香之人。由村寨“嘎古”(长老)推选,经神前占卜而定,任者必须人财两旺、儿孙满堂和妻媳俱全,且任职前要为群众抬过棺材和为神庙服过杂役。任期为3年,任职期间可耕种神庙
明代湖广南渭州土官。字天元。土家族。南渭州(今湖南永顺县西南)土知州彭世忠子。袭土知州职。万历二十七年(1599),奉调从征播州(治今贵州遵义市)。泰昌元年(1620),偕妻蓬氏率土兵勤王辽东,10余
文字未出现或未被普遍使用以前,人们借以记录数字、事件、传递信息等的方法。或用木片、或用骨片、或用竹片刻划。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刻木向称之为“券契”。《列子·说符》:“宋人有于道得人造契者,密数其齿”。这
即“梁水”(2125页)。
即“苴义”(1333页)。
回族社团。1933年5月建立。由国民党教育部组织,以马鸿逵、邵力子、马麟等13人为委员。宗旨是:提高回民教育,巩固民族团结。曾提出普及义务教育,提倡人才教育,改进已建回民学校,兴建学校于回民众多之区等
见“颇罗鼐”(2139页)。
1887—1914武昌起义和反袁斗争中革命党首领之一。原名应贤,俗称十首领。贵州兴义鲁沟(今属安龙)人。苗族。性烈,体魁梧。少年就读于兴义府新建中学,后到贵阳新军营当兵,继进警察学堂。初任巡长。因辱骂
见“夷水”(759页)。
1164—1234宋代云南西双版纳第三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又名爱伻。傣族。※匋钪冷长子。南宋嘉定四年(傣历五七三年,1211),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平定弟伊菶叛乱,杀之。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