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尔朱荣

尔朱荣

【生卒】:493-530

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忻县西北)契胡人。继父为部落酋帅。六镇起义后,荣招集兵马为魏战。以战功至仪同三司,擅据肆州。武泰元年(528),灵太后毒死明帝。荣举兵向洛阳,拥立庄帝。于河阴杀太后、少主及宗室、大臣等二千余人。后又出兵滏口,击败葛荣军,擒葛荣送洛阳。屯兵晋阳,遥执朝政。遣军破元颢,擒萧宝夤、万俟丑奴。自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封太原王。庄帝恶其逼迫,乘朝会时诛杀。(,参见《北史》)


【生卒】:493—530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天宝。契胡部落首领。孝明帝正光中,四方兵起,荣镇压各族起义,招纳侯景、高欢等。以功累官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桓朔讨虏诸军,封博陵郡公。孝明帝武泰元年,自晋阳入洛阳。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幼主元钊。荣立孝庄帝,溺杀胡太后与元钊于河阴,杀丞相高阳王雍以下二千余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兼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还晋阳又镇压葛荣起义,击灭北海王元颢,镇压葛荣别部韩楼和万俟醜奴等,进位太师、天柱大将军。荣以本族子弟分掌权要,自居晋阳,遥控朝政。后于入朝时被孝庄帝杀于殿上,内外喜噪,声满洛阳城。


【生卒】:493—530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天宝。契胡部落首领。孝明帝正光中,四方兵起,荣镇压各族起义,招纳侯景、高欢等。以功累官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桓朔讨虏诸军,封博陵郡公。孝明帝武泰元年,自晋阳入洛阳。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幼主元钊。荣立孝庄帝,溺杀胡太后与元钊于河阴,杀丞相高阳王雍以下二千余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兼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还晋阳又镇压葛荣起义,击灭北海王元颢,镇压葛荣别部韩楼和万俟醜奴等,进位太师、天柱大将军。荣以本族子弟分掌权要,自居晋阳,遥控朝政。后于入朝时被孝庄帝杀于殿上,内外喜噪,声满洛阳城。


【生卒】:493—530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天宝。契胡部落首领。孝明帝正光中,四方兵起,荣镇压各族起义,招纳侯景、高欢等。以功累官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桓朔讨虏诸军,封博陵郡公。孝明帝武泰元年,自晋阳入洛阳。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幼主元钊。荣立孝庄帝,溺杀胡太后与元钊于河阴,杀丞相高阳王雍以下二千余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兼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还晋阳又镇压葛荣起义,击灭北海王元颢,镇压葛荣别部韩楼和万俟醜奴等,进位太师、天柱大将军。荣以本族子弟分掌权要,自居晋阳,遥控朝政。后于入朝时被孝庄帝杀于殿上,内外喜噪,声满洛阳城。


猜你喜欢

  • 卢蒲就魁

    【介绍】:春秋时齐国人。齐景公大夫。景公欲赋民一丘出车一乘,有邑宰勿奉命,公使人责问之,并召与俱来。宰至,顿首称无罪。就魁在侧,为邑宰辩护而讽公重赋。公笑而释之。

  • 到镜

    南朝梁人,字圆照,祖籍彭城武原(今江苏徐州市东)。初在孕,其母梦怀镜,及生,因以为名。五岁便能口授为诗,及长,善作文,官至太子舍人卒。【介绍】:南朝梁彭城武原人,字圆照。到溉子。位安西湘东王萧绎(元帝

  • 卫肤敏

    【生卒】:1081——1129字商彦,华亭(今属上海)人。宣和进士。宣和六年(1124),使金贺生辰、至燕山而返。次年,又使金,金兵已南下,不为所屈。建炎三年(1129),召赴行在平江府,劝高宗移驻江

  • 盈歌

    【生卒】:1053—1103【介绍】:金女真完颜部人,乌古迺子,劾里钵、颇刺淑弟。初为详稳,辽道宗大安十年袭兄位,为生女真节度使。继续征服女真诸部,辖地日广。金太宗追上庙号穆宗。

  • 薛怀彻

    真度子。初为太常丞,累迁至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卒。

  • 董养河

    【介绍】:明福州府闽县人,字叔会。崇祯时任工部司务。黄道周得罪,养河被连累下狱。有《罗溪阁韵语》、《西曹秋思》。

  • 沈国模

    【生卒】:1575——1656字求如,浙江余姚人。明朝诸生。继承同乡王守仁致良知之学。辟姚江书院,与管宗圣等讲明良知之说,被推为纯儒。顺治十三年卒。【生卒】:1575—1656【介绍】:明末清初浙江馀

  • 金梁凤

    善相人,又言玄象。祠部郎中裴冕见其相人灵验,肃宗时由裴冕奏拜为都水使者。后历任右仆射、成都尹、剑南节度使诸职。(,参见《新唐书》)【介绍】:唐人。玄宗天宝十三年客于河西。颇能言人贵贱寿夭。裴冕为河西留

  • 黄佐

    【生卒】:1490——1566字才伯,香山(今广东中山)人。世宗立,成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初,授编修。省亲,道谒王守仁,与论知行合一之主旨。相与辨难。还朝,历江西佥事、广西督学。母病,不俟报归,令致仕

  • 杜密

    【生卒】:?-169字周甫,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人。东汉名士“八俊”之一,与李膺齐名,称“李杜”,被太学生誉为“天下良辅”。历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尚书令、太仆等职。两遭党锢之祸,第一次被免官,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