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独孤信

独孤信

【生卒】:503—557

【介绍】:

周云中人,本名如愿。善骑射,北魏孝明帝正光末与贺拔度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后为武卫将军、大都督。入朝,后单骑从魏孝武帝西迁,进爵浮阳郡公,时荆州陷东魏,信为荆州刺史。东魏将高敖曹、侯景等攻荆州,遂奔梁。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归,从宇文泰征战,以功累除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示礼教,劝农桑,州以富实,流民归附。宇文泰以其信著遐迩,赐名信。孝闵帝即位,迁太宗伯,进封卫国公。旋为宇文护所逼,自杀。信长女为北周明帝后,四女为唐高祖母,七女为隋文帝后,历周、隋、唐三代为外戚。隋文帝追谥景。


【生卒】:503-557

本名如愿。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人,鲜卑族。由葛荣军中降尔朱荣,积功至武卫将军。随魏孝武帝西奔,中途受命为卫大将军、荆州刺史。南攻荆州,被高欢军击败,率部附梁。西魏大统三年北还长安,为领军将军,出镇陇右,为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封河内郡公。处事明决,督民力耕,流民附归者数万家。宇文泰赐名为信。初为太保,大宗伯、卫国公。与赵贵共谋,欲杀宇文护。事泄,被逼自杀。(,参见《北史》)


【生卒】:503—557

【介绍】:

周云中人,本名如愿。善骑射,北魏孝明帝正光末与贺拔度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后为武卫将军、大都督。入朝,后单骑从魏孝武帝西迁,进爵浮阳郡公,时荆州陷东魏,信为荆州刺史。东魏将高敖曹、侯景等攻荆州,遂奔梁。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归,从宇文泰征战,以功累除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示礼教,劝农桑,州以富实,流民归附。宇文泰以其信著遐迩,赐名信。孝闵帝即位,迁太宗伯,进封卫国公。旋为宇文护所逼,自杀。信长女为北周明帝后,四女为唐高祖母,七女为隋文帝后,历周、隋、唐三代为外戚。隋文帝追谥景。


【生卒】:503-557

本名如愿。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人,鲜卑族。由葛荣军中降尔朱荣,积功至武卫将军。随魏孝武帝西奔,中途受命为卫大将军、荆州刺史。南攻荆州,被高欢军击败,率部附梁。西魏大统三年北还长安,为领军将军,出镇陇右,为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封河内郡公。处事明决,督民力耕,流民附归者数万家。宇文泰赐名为信。初为太保,大宗伯、卫国公。与赵贵共谋,欲杀宇文护。事泄,被逼自杀。(,参见《北史》)


【生卒】:503—557

【介绍】:

周云中人,本名如愿。善骑射,北魏孝明帝正光末与贺拔度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后为武卫将军、大都督。入朝,后单骑从魏孝武帝西迁,进爵浮阳郡公,时荆州陷东魏,信为荆州刺史。东魏将高敖曹、侯景等攻荆州,遂奔梁。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归,从宇文泰征战,以功累除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示礼教,劝农桑,州以富实,流民归附。宇文泰以其信著遐迩,赐名信。孝闵帝即位,迁太宗伯,进封卫国公。旋为宇文护所逼,自杀。信长女为北周明帝后,四女为唐高祖母,七女为隋文帝后,历周、隋、唐三代为外戚。隋文帝追谥景。


猜你喜欢

  • 徒单恭

    【生卒】:?——1154本名斜也。女为海陵王后。天眷间,为奉国上将军,以告吴十谋反事,超授龙虎卫上将军,封谭国公。出为太原尹。称铸金佛像,赋所属县百姓金,佛像未铸,金入其家,百姓称为“金总管”,以贪赃

  • 连格

    【介绍】:明河南禹州人。连标兄。万历间任大同县,悃愊无华,绰有古风,遇事判决如流,悉得其情,士民德之。升御史。

  • 杜遇

    字庆期,振子。起家奉朝请,官至河东太守。窃官材瓦立私宅,士人多鄙其行为。后迁龙骧将军,中散大夫。卒。(,参见《北史》)【介绍】:北魏京兆人,字庆期。杜铨孙。以奉朝请起家,迁尚书起部郎中。尝窃官材瓦起立

  • 沃赫

    【介绍】:见倭黑。

  • 李恂

    李歆弟。为敦煌太守。李歆被北凉沮渠蒙逊所杀,与诸子弃城逃避北山。宋承等推为冠军将军、凉州刺史。返回敦煌。后也被沮渠氏攻杀。(,参见《魏书》)

  • 苫彻拔都儿

    钦察人。初随从窝阔台攻陕西凤翔、潼关,入河南攻汴京、蔡州,进湖北攻枣阳、又入光州(今河南潢川)。1259年与脱欢在鄂州(今武昌)大败宋军。中统三年(1262)为万户。至元二年(1265)秋攻庐州(今安

  • 郭信

    原名意哥,后周太祖子。后汉隐帝时,后周太祖起兵于邺都,他于京城被隐帝所杀。后周建立,赐名信,追封杞王。(,参见《新五代史》)【介绍】:宋京师人。或云郭熙之裔。徽宗建中靖国初补画院赐绯待诏。工画道释,落

  • 娄文焕

    【介绍】:明末浙江象山人,字象明。诸生。闻明亡,别亲戚,坐海边沙滩,随潮水以没。

  • 李銁

    【介绍】:宋溧水人,字仲和,号竹山。理宗淳祐十年进士。仕至无为军节制官。入元不仕。善书法。有《稽古韵》、《存古正字编》。

  • 陆希悦

    希道弟。位至通直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死于“河阴之变”。(,参见《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