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上官仪

上官仪

【生卒】:约608—664

【介绍】:

唐代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移居江都(今江苏扬州)。隋大业末,其父为陈稜所杀,仪出家为僧,涉猎经史,寝工文词。唐贞观初,举进士。太宗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转起居郎。常参与宫中宴集,奉和作诗。太宗每属文,亦常遣仪视草。高宗即位,任秘书少监。龙朔二年(662),拜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因建议高宗废武后,得罪武氏。麟德元年(664),受诬构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下狱而死。中宗时追赠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仪为太宗、高宗朝著名宫廷诗人,工于五言诗,以绮错婉媚为本,当时多有效其体者,号为“上官体”。著有《笔札华梁》,专论属对声律(其书已不存,《文镜秘府论》、《诗人玉屑》卷七,均有引录),将六朝以来对偶之法归纳为“六对”与“八对”,对律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其诗多为应制奉和、粉饰升平之作,内容空虚,格律工整,词采华靡,代表作为《早春桂林殿应诏》。即兴吟咏之作《入朝洛堤步月》,清新自然,音韵浏亮,被传为名篇。据《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载,仪曾与修《晋书》、《芳林要览》,著有《投壶经》一卷、《上官仪集》三十卷。文集南宋时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诗十二首;《全唐文》存文二十篇。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生卒】:608?—664

【介绍】: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幼曾出家为僧,精于释典。贞观初登进士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转起居郎。高宗时为秘书少监,官至宰相。为高宗起草废武后诏,由是见恶于武后。后被诬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下狱死。中宗时追赠中书令、楚国公。新、旧《唐书》有传。仪为宫廷诗人,多应制奉和之作,其词绮错婉媚,时人号为“上官体”。对律诗发展有一定贡献,曾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0句,《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12首。

猜你喜欢

  • 月(天上秋期近)

    【介绍】:杜甫作于至德二载(757)七月。时长安未复,寇氛尚炽,故对月忧国,丹心益苦。全诗精深浑雅,造语奇恣。

  • 腹为灯

    《后汉书·董卓传》载:董卓被吕布刺死,因过于肥胖,腹脂流地,守吏燃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后因以“腹为灯”喻指奸臣不得好死。李商隐《洞庭鱼》:“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

  • 唐五代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人名索引

    方积六、吴冬秀编撰。中华书局1992年7月初版。本索引系据唐五代笔记小说47种、宋人撰记载唐五代事迹笔记2种、总集3种共计52种编制而成,以姓名或常用称谓作主目,其他称谓如字、号、绰号、小名、行第、封

  • 十八贤

    指晋代在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的慧远、雷次宗等僧俗十八位贤人。李中《题庐山东寺远大师影堂》:“十八贤人消息断,莲池千载月沉沉。”亦用以美称僧人或与僧人交往的文士。李群玉《湘中别成威阇黎》:“愿与十八贤,同

  • 真元

    【介绍】:见直玄。

  • 伊川

    ①即伊水。李颀《送刘四赴夏县》:“举世皆亲丞相阁,我心独爱伊川水。”②伊水流域。指今河南省嵩山、伊川、洛阳一带。李隆基《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采得风字》:“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

  • 孔德绍

    【生卒】:?—621【介绍】:唐代诗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仕隋为景城县丞。与虞世南、刘孝孙、庾抱等登山临水,结为文会。隋末事窦建德,为内史侍郎、中书令,专掌书檄,尝草檄指斥太宗。高祖武德四年(62

  • 冤句

    古县名。故城在今山东省荷泽市西南。汉置,唐武德四年(621)分县西界置济阳县,属杞州。贞观元年(627)废济阳,并入冤句,仍属曹州。刘长卿有《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诗。

  • 四川杜甫研究学会

    成立于1980年4月,原名成都杜甫研究学会,1990年改今名。会址设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学会贯彻“双百”方针,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文博部门有关学者,全方位研究杜甫,而重在弘扬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

  • 沧浩

    【介绍】:唐代诗僧,曾游嘉兴,曾居庐山西林寺(一作东林寺),余不详。《全唐诗》收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