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离群之马,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②汉代文学、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的合称。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本谓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语出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后因以“阳关道”或“阳关大道”谓康庄坦途或光明的前景。
【介绍】:李白作。东山,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为晋太傅谢安所居之地,一名谢公山。李白一生倾慕谢安,谢安高卧的东山,是他向往的出处和归宿之地。其一将谢安的东山写得花团锦簇,白云明月,一片诗情画意,
寺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天竺山中。有下、中、上三天竺。下天竺法镜寺初名翻经院,创建于东晋时期。寺后有金佛洞、三生石等名胜,寺前为月桂峰,多桂花。中天竺法净寺又名法真寺,创建于隋代开皇间。寺后有千岁岩、枫木
选集。五代王承範编。此书《崇文总目》、《通志》著录为二十卷。陈、晁二氏书目及《唐诗纪事》均莫论及,可见宋代已流传不广。《宋史·艺文志八》题为陈正图编,当误。《诗薮·杂编》亦误为伍承範。今已佚。
①(—hǎo)尤好;恰好。苏颋《闲园即事寄韦侍郎》:“物应春偏好,情忘趣转闲。”李建勋《雪有作》:“未白已堪张宴会,渐繁偏好去帘栊。”②(—hào)尤其喜好,嗜好。白居易《截树》:“人各有偏好,物莫能
形容幼年聪慧。语出《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李颀《送刘四》:“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九岁能属文,谒帝游明光。”
指东汉应玚、陈琳。应、陈二人与孔融、王粲、徐幹、阮瑀、刘祯俱以文学著名,称建安七子,受知于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曹操文学侍从。后或以“应陈”泛指有文采的文学侍从。郑惜《夜游曲》:“许史多暮宿,应陈从
指重庆巴南区以东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即《华阳国志》所称的巴郡三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养食客数千人,饭食一律相同。有一客怀疑自己的饭食与他人不同,辍食辞去,孟尝君持饭与他相比,客见后羞愧自杀。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后因以“田文比饭”为平等善待门客的典故。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