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堤上行三首

堤上行三首

【介绍】:

刘禹锡元和中被贬朗州时作。唐代堤上是商贾萃聚之所,因此颇为诗人所咏歌。杨巨源有《大堤曲》即是非常著名的诗篇。刘禹锡这组诗描写作者漫步堤上所见所闻的生活图景,是作者自制的新乐府词。第一首写争渡。因时值傍晚,市场集散,人们集于津口,争渡回家。第二首写夜歌。表现了沅江两岸人民对歌的习俗,以及他们的幸福与爱情。第三首写繁忙。商船未到之前,津口极为繁忙,说明在当时朗州是一个商业已较为发达的地方。这组诗是刘禹锡向民歌学习的结晶,全诗清新秀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这种生活,诗人采取了赞美与欣赏的态度,说明他尽管被贬远荒,但在与人民的接触中得到安慰,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尤其向民歌学习,使他的诗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第二首末二句:“《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以丽景衬深情,洵为千古佳句。又此诗第一首《全唐诗》亦收入晚唐李善夷诗中,题为《大堤曲》,盖误。

猜你喜欢

  • 孙龙光

    【介绍】:见孙偓。

  • 檀郎谢女

    檀郎,指晋代美俊男子潘岳。谢女,指晋代才女谢道韫。喻指多才而钟情的青年男女。李贺《牡丹种曲》:“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 里门高

    称颂人有德行,后代当兴盛贵显。权德舆《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之二:“常闻平楚狱,为报里门高。”参见“于公高门”。

  •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介绍】:杜甫《漫成一绝》诗句。沙头,即沙边。联拳,意同连踡,屈曲貌。此形容宿鹭群集貌。拨剌,鱼掉尾声,亦作泼剌、跋剌。二句写江上夜间所闻所见景物,静中有动,愈显其静。语言形象生动,对仗工整自然。

  • 白屋

    ①不着彩色之屋。一说为白茅覆盖之屋。为古代平民所居。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②代指平民或寒士。宋之问《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 鱼吹燕蹴

    相传楚人瓠巴善弹琴,琴声之美,能使鱼跃出聆听,使鸟儿随音乐起舞。后因以“鱼吹燕蹴”形容音乐美妙动听。杜甫《城西陂泛舟》:“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 辛弘智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高宗时国子监进士(一作国子祭酒,疑误)。曾赋诗曰:“君为河边草,逢春心剩生。妾如台上镜,得照始分明。”同房学士常定宗改“始”字为“转”字,遂争此诗,皆云我作。二人

  • 湛湛

    ①浓厚貌。韦应物《善福精舍示诸生》:“湛湛嘉树阴,清露夜景沉。”②清澈澄明貌。白居易《东林寺白莲》:“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③水深貌。杜甫《梅雨》:“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 归雁

    【介绍】:①(全)杜甫作。闻道,非亲所见,得之传闻。《唐会要·祥瑞上》:“大历二年,岭南节度使徐浩奏:十一月二十五日,‘当管怀集县阳雁来’,乞编入史。从之。先是五岭之外,翔雁不到,浩以为阳为君德,雁随

  • 怨不留

    晋代邓攸为吴郡太守,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感戴,后以疾去职,百姓挽留,船不得行,乃于半夜偷偷而去。吴人歌曰:“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不留,谢令推不去。”事见《晋书·邓攸传》。后因以“怨不留”谓州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