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张乔

张乔

【介绍】:

唐代诗人。字伯迁。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早年隐居于九华山,又曾与许棠共隐于庐山。咸通中应举,不趋时俗,太子少师郑薰召为门下客。十一年(870)与许棠等应京兆府试,赋《月中桂》诗,众推第一。主试李频因棠久困场屋,首荐棠。次年棠及第而乔落选。广明元年(880)后归隐于九华。无成而终。工诗,有时名。与许棠、张、周繇合称“九华四俊”,复与许、周等称“咸通十哲”。长于近体,尤工五律。多纪行写景、送别寄赠、感怀咏物之作,写仕取失意、离别思乡之哀愁。《河湟旧卒》、《将归江淮书》、《促织》、《猿》等部分作品,反映边塞和战乱实际,同情民生疾苦,指斥侯门,较多现实内容。元辛文房谓其“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唐才子传》)。清贺裳称其诗有“入情之句”,“有一气贯串之妙,尤能作景语”(《载酒园诗话又编》)。《送友人进士许棠》、《游边感怀》等为传世佳作。《沿汉东归》“绝壁云衔寺,空江雪洒船”、《华山》“树粘青霭合,崖夹白云浓”等为写景佳句。《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张乔诗集》二卷,有散佚。今传《张乔诗集》四卷。《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补编》补一首。少数作品系误收。《全唐文》存文一篇。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一〇。汤华泉有文考张乔生平。

【介绍】:

字伯迁,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两《唐书》无传。尝隐居九华山,与许棠、张?周繇并称“九华四俊”。又与许棠、?、周繇、郑谷等十二人号为“咸通十哲”。乔有诗名,《唐才子传》卷一〇称其“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贺裳谓“乔亦有一气贯串之妙,尤能作景语。”(《载酒园诗话》又编)存诗约170首,《全唐诗》编为2卷。《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1首。

猜你喜欢

  •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介绍】: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其一颈联。上句以刘备比喻刘禹锡,以曹操自比,下句以孔丘比喻刘禹锡。谓你我都是当今天下的才俊之杰,我对你更是既了解又钦佩。表达出二人深厚的友情。用典巧妙,比喻贴切,豪

  • 凿壁偷光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因以“凿壁偷光”形容刻苦攻读。《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数年学剑攻书苦,也曾凿壁偷光路。”亦省作“凿壁”

  • 交趾

    古地区名。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建安末改称交州。唐代属安南中都护府。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之一:“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 韦挺

    【生卒】:589—647【介绍】:唐代散文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冲,仕隋为民部尚书。挺少与隐太子善,李渊平京师,李建成召挺为陇西公府祭酒。武德中,累迁太子左卫骠骑、检校左率。七年(624)坐

  •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介绍】:贾岛《登江亭晚望》诗颔联。二句构思奇特,观察入微,勾画“鸟归”、“帆过”情景,曲尽其妙。虽对仗工稳精致,格律谨严整饬,却毫无晦涩拘执之弊,堪为佳句。

  • 延津

    即延平津。晋张华派丰城令雷焕在丰城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二人各得其一。张华死后,他的剑不知所在。后雷焕也死了,他的儿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入水中。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事见《晋书·

  • 郑还古

    【生卒】:?~842后【介绍】:号谷神子。郡望荥阳(今属河南),李师道据淄青叛时,从青、齐间徙家洛阳。元和间进士。曾为国子博士。工诗。存有传奇小说《博异记》。《全唐诗》存诗3首。

  • 童翰卿

    【介绍】:生活于大中、咸通时。工诗,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广大教化主之及门者。《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昆明池织女石》诗,一作司马复诗。

  • 落日江边笛,残春岛上花

    【介绍】:张乔《送友人归江南》诗句。“落日”、“残春”既点出送别的时间,又渲染出离别的气氛。“江边笛”、“岛上花”又从听觉、视觉上进一步描绘出离别的情景。

  • 绛老

    绛县的老人。亦泛指年老寿高者。李端《赠道士》:“懒说岁年齐绛老,甘为乡曲号涪翁。”参见“绛老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