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甫与六朝诗人

杜甫与六朝诗人

吕正惠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5月初版。本书分七章深入而细致地论述了杜甫与六朝诗人的关系:一、绪论;二、汉魏晋诗的三个传统——兼论杜甫与三大传统之关系;三、杜甫与谢灵运;四、杜甫与鲍照;五、杜甫与齐梁诗人;六、杜甫与庾信;七、结论。著者认为:“杜甫是中国历代大诗人中最不轻易放弃任何传统的诗人”,“正由于杜甫具有广博的心胸,正由于他能够接纳前代诗人的一切成就,他才能在最博大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诗歌中最宏伟的高峰。”杜甫的创作实践证明,“最尊重传统的诗人也可以是最具有独创性的诗人”。著者分析了汉、魏、晋诗的三个传统:乐府民歌传统、咏怀传统和美文传统,而认为“杜甫和美文传统的关系最为密切”。著者认为谢灵运是美文传统的“不祧之祖”,是“赋予这个传统真正的活力,透过文字工夫成功的写出好作品来的第一个大诗人”,而“杜甫就是把这一传统发展到极致的人”。著者论述了鲍照和谢灵运的关系。认为鲍照“是整个汉魏六朝最具有写实精神的诗人”,是一个“小杜甫”,他和杜甫“是同一气质的诗人”,“在使杜甫成为杜甫的过程中,鲍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应该超过谢灵运、庾信和任何六朝诗人。”而杜甫最有得于齐梁(包括陈)诗人的是“清词丽句”和声律。他对庚信的倾倒与同情,实源于自己的身世之感。著者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得出“杜甫真是善学传统的伟大诗人”的结论。书后附录《杜诗与日常生活》一文,认为“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杜甫奠定了日常生活诗歌传统的基础。”

猜你喜欢

  • 徐商

    【介绍】:唐代诗人。字义声,又字秋卿。郑州新郑(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大志。大和五年(831)进士及第(又误作大中十三年)。释褐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侍御史。会昌三年(843)自礼部员外郎充翰林学

  • 江帆冲雨上,海树隔潮微

    【介绍】:李端《送别驾赴晋陵,即舍人叔之兄》诗句。冲,冒,顶。海树,江边之树。潮,江水。二句写伫立江边目送友人乘舟远去的情景,表达了别离之愁。构思上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 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介绍】:刘禹锡作。温尚书为温造,官至礼部尚书。大和四年(830)二月,山南西道监军使发动兵变,杀节度使李绛。文宗以温造为节度使。造至节度使治所兴元,立诛首事者,囚监军使杨叔元,而定兴元,故刘禹锡以诗

  • 朱氏衣

    汉朱买臣富贵后还乡,仍著旧衣,被郡吏认出,受到当地百姓夹道欢迎。后作荣耀还乡之典。黄滔《翁文尧员外拥册礼之归一路有诗名昼锦集先将寄示因书五十六字》:“一轴郢人歌处雪,两重朱氏著来衣。”参见“朱买臣”。

  • 杨持

    【介绍】:实无其人,《全唐诗》于其名下收《寄朗陵兄》诗1首,乃权德舆《郴州换印缄遣之际率成三韵因寄李二兄员外使君》诗后四句。

  • 陆弘休

    【介绍】:会昌、大中间为桂管从事。有诗咏题訾家洲。《全唐诗》存诗1首。

  • 漳水

    即漳河。李益《紫骝马》:“漳水春闺晚,丛台日向低。”

  • 雁门太守

    梁简文帝时有《雁门太守行》乐府诗歌咏边将征战之事。后遂以“雁门太守”为咏边将的典故。钱起《送崔校书从军》:“雁门太守能爱贤,麟阁书生亦投笔。”

  • 李白杜甫论画诗散记

    王伯敏著。西泠印社1983年12月出版,8万字。本集共收李、杜论画诗(包括画赞)47首(其中李18首,杜29首),读诗散记37篇。论画诗又分论画山水、论画鸟兽、题画像、题画人物、题画佛道、怀念画友等若

  • 五色毫

    见“五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