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672—741【介绍】:字无逸。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举孝廉。累至大理丞、侍御史。迁御史中丞。历左右丞,兵部侍郎,荆、扬、潞三大都督府长史兼采访使,所在官吏整肃,威令甚举。入拜户部尚
犹磨难。拾得《诗》之五:“死后受波吒,更莫称冤屈。”
苏仲翔选注。见《元白诗选》。
【介绍】:生卒、里籍、字号均不详。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官盱眙(今属江苏)尉。后隐居鄂渚西山(今湖北鄂城西)。与王昌龄有交往。建诗颇为时人推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首列其诗,并称赞“其旨远,其兴
【生卒】:656—710【介绍】:即唐中宗。又名哲,高宗第七子,武则天所生第三子。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始封周王、英王。永隆元年(680)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即帝位,嗣圣元年(684)
汉宫殿名。又名白虎观。在未央宫中。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之一:“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介绍】:见刘轲。
指制服敌酋。语出汉贾谊《治安策》:“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李白《送族弟绾从军安西》:“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葡萄宫。”
指皇帝乘骑,由宦官备马并牵来交献。韩偓《苑中》:“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
诗集。唐郎士元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郎士元诗》一卷。《遂初堂书目》作《郎士元集》,但无卷数,《直斋书录解题》作一卷。宋刻未见传世。此本为明人辑刻,以体编次,分两卷,合诗六十三首。前后无序跋、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