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李德裕作。诗人登楼远眺故乡之赞皇山(位于今河北西南部),不禁感慨系之,吟成此诗。诗中自悲长年漂泊异乡,如今老病相随却终无归乡之期,流露出他历经宦海浮沉后的一种倦怠、失落情绪。清沈德潜评曰:“
即唐叔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名叔虞,封于唐,故称。唐叔之国内有不同田地的禾苗同结一穗,作为祥瑞嘉禾献给成王。见《左传·昭公元年》。无名氏《嘉禾合颖》:“影同唐叔献,称庆比周家。”
【介绍】:见高湘。
①原指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邱’。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近体诗兴起后,亦特称律诗的中间
【介绍】:白居易作于元和十年(815)被贬江州司马时,江城十月已是准备冬装的季节了,诗人夜晚登楼,听到远处砧上捣帛的声音,不禁勾起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授衣”、“闻砧”、“高楼月”、“故园心”,都是思
①即渤海。杜甫《渼陂行》:“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②形容波涛声。陆龟蒙《新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介绍】:白居易作于长庆二年(822)春居长安为中书舍人时。韩侍郎即韩愈。时任兵部侍郎。长庆初,朝内人事纷乱,裴度与元稹有隙,而韩愈为裴度旧僚,白居易为元稹密友,韩白二人关系也似乎有些微妙。前六,称赞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二人友善,并以诗名,皆作新乐府诗与闲适诗,诗风浅俗平易,其诗体号称元白体。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云:“元白之心,本乎立教,乃寓意于乐府,雍容宛转之词,谓之讽谕,谓之闲适;既
可惜。用于句首。李商隐《柳下暗记》:“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西汉时赵广汉、张敞的合称。二人均为有政绩的京兆尹。后遂用“赵张”称美京兆尹。杜甫《章梓州桔亭饯成都窦少尹》:“预传籍籍新京兆,青史无劳数赵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