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策动中国东南各省督抚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英国为了防止义和团运动波及南方,影响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防止其他列强乘机染指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批准,由驻沪代总领事华仑(一译沙斯伯里)向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表示用武力“维持秩序”,对刘、张进行“全面协助”。主张剿团和洋的刘、张立即响应,张之洞向英国表示“愉快的感谢”,保证和刘坤一“同心协力”, “决意维护和平”。督办芦汉铁路大臣盛宣怀与沪、宁、汉的英国领事频繁商讨,实业家张謇及沈瑜庆、沈曾植等为“互保”积极奔走。其他列强洞悉英国用意后均持异议。刘、张向列强表示长江内地自任保护,上海租界请英国与列强“互保”。于是英国独占长江流域的阴谋,遂变成英美为主的列强与东南督抚进行“互保”了。6月21日(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发布“抚团”宣战上谕,盛宣怀建议各电报局不准宣扬。刘、张及其支持者李鸿章以“宣战”上谕为“矫旨”,概不奉行。经过紧张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驻沪各国领事于6月26日(五月三十日)在上海开会,盛以两江、两湖“公请”的帮办出席,会议制订了《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主要内容是:长江和苏杭内地的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切实保护;各口岸外国兵舰照常停泊;江南制造局、火药库的军火专为“剿匪”和保护中外商民之用;上海租界由各国公同保护。互保约款虽未正式签字,但确实已付诸实施。互保约款议定后,刘、张、盛立即分电东南督抚,示意“一律照办”,保全大局。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表示支持,仿照办理。闽浙总督许应骙按“互保”精神于7月14日(六月十八日) 与俄、英、美、日等六国订立《福建互保协定》。四川、河南、陕西等省督抚亦表示赞同。“互保”范围由两江、两湖五省扩大到十余省。慈禧太后在“宣战”后不到三天,即确认李、刘、张“剿团和洋”主张是“老成谋国之道”, 对“东南互保”的分庭抗礼毫不计较,反而说与朝廷“意见正复相同”。在尔后议和、惩凶、签约时,慈禧太后重用东南督抚,封官加爵。东南督抚与朝廷之间一时貌合神离,终于殊途同归。刘、张等东南督抚推行互保约款,在十余省办团练,查户口,张贴告示,派兵勇日夜巡逻,暗探四处稽查,禁止一切集会,悬赏缉拿团民。张之洞与英国驻汉口领事勾结,于8月21日(七月二十七日)破获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自立军”总部,逮捕杀害唐才常、林圭等人。东南督抚的残酷镇压,阻碍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

猜你喜欢

  • 英德洋款合同

    或称“英德借款详细章程”,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初,清政府按《马关条约》规定筹措第二期对日赔款。英德两国抢先兜揽借款,英国公使甚至以“不惜诉诸武力”要挟清政府。经过激烈争斗,英德集团压倒俄法集团而

  • 蕃汉官制度

    西夏的特殊官制。元昊建国之后,依仿辽制,在职官设置上分为蕃、汉两个系统:既仿宋制,官分文武两班,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司、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等机构,官

  • 白马驿之祸

    唐末权臣朱全忠(即朱温)谋夺帝位,诛杀朝廷名士的事件。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唐朝权臣、梁王朱全忠为减少其称帝阻力,谋除朝廷名臣。宰相柳璨素为朝廷宿臣所轻,盛赞其谋。谋士李振屡举不第, 亦深疾缙绅之

  • 武宗灭佛

    参见“三武灭佛”。

  • 桑弘羊理财

    汉武帝对内兴作,对外征讨,造成了府库空虚,财政危机。出身于洛阳商人家庭的桑弘羊,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以侍中身份参与制订、推行盐铁专卖政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

  • 南诏

    唐时云南白族和彝族的先民联合境内其它民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唐初,云南境内主要有“白蛮”和“乌蛮”,居住在滇池和洱海一带。乌蛮有六部,首领称诏(王的意思)),故称六诏。为了牵制吐蕃势力扩张,唐扶持南诏,

  • 大礼议

    明代朝臣间争议世宗生父尊号的事件。武宗朱厚照无子,死后由堂弟朱厚熄继位, 是为世宗。世宗即位后,命礼官集议崇祀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的礼仪。内阁首辅杨廷和等认为应尊伯父明孝宗(武宗父)为皇考,生父兴献王为皇

  • 安武军

    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期间,改任安徽巡按使倪嗣冲为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倪遂将所部称为安武军。倪嗣冲是北洋集团中反动军阀头目之一,曾卖力地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又拥护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建

  • 杨广篡位

    隋炀帝杨广杀害父兄、篡夺皇位的事件。杨广乃隋文帝杨坚次子,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九年,他率大军讨平陈朝,统一全国。后又南守扬州,北抗突厥,屡建功勋。他平时注意倾心交接权臣,曲颜对待中

  • 元祐党争

    宋哲宗时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集团间的斗争。哲宗年幼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遂废罢新法,排斥“新党” (即变法派)朝臣。旋以司马光死,旧党分化为程颐为首的洛党、苏轼为首的蜀党和刘挚为首的朔党等不同的政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