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焚掠圆明园

焚掠圆明园

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华罪行之一。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朝皇帝的离宫,自康熙年间在明朝贵族废园的基础上开始扩建,到被毁前历时一百五十余年,全园面积达五千余亩,有综合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杰出建筑物二百余座。殿寺楼塔,山水林苑,蔚为壮观,举世罕见,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辛勤血汗。园中还藏有许多珍宝和珍贵的典籍、文物,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1860年10月6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开始疯狂地劫掠。军官们首先分批进去,随后联军司令部下令“自由抢劫”。侵略者“纵情肆意,予取予携, 手忙脚乱,纷纭万状”。法侵略军头目葛罗供认,劫园后“一个士兵口袋里有了二万、三万、四万、甚至一百万法郎”。能拿走的物品被劫掠一空,拿不走的东西则被毁坏殆尽。侵略军头目随即下令将全园焚毁,数日里火光熊熊,烟雾弥漫,“黑云压城,日光掩没”。圆明园的被焚掠,是中国和人类文化的重大损失,也永远留下了侵略者的罪证。

猜你喜欢

  • 汉公车上书

    汉代臣民至京师公车司马处上书言事,议论得失,称为公车上书。公车,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长官为公车司马令。两汉时,上书者一般先到公车署,由公车司马令将章奏递转皇帝或大臣。皇帝有时亲自览阅章奏,如发现

  • 庆元党禁

    南宋宁宗时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宁宗即位初,赵汝愚以决策内禅拥立之功出任右丞相,荐朱熹等一批道学知名人士入朝参政,力主整顿朝纲,裁抑左右近习,遂与急于操纵政柄的外戚枢密都承旨韩仛胄发生利害冲突。庆元元年

  •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共十六款,附

  • 天台宗

    中国佛教宗派。创始人为陈、隋之际的智��,因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又因以 《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又称“法华宗”。这一派着重宣传一切皆由心生,世界本体是空无的,故又称空宗

  • 季札让国

    春秋时吴国王子季札推辞君位的故事。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诸樊,次为余祭、夷末(或作夷昧、余末)、季札。寿梦欲传位季札,季札以不能违背立长的礼义原则推辞。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君,但是嘱咐诸樊以后依次传弟,

  • 均输平准

    汉武帝时,政府为控制运输,掌握物价,取得收入而实行的一项经济政策。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他鉴于诸官府各自争购物资,使物价腾跃,而各地向中央交纳的贡物不能抵偿运费的状况,

  • 中书省

    官署名。秦、汉初置中书谒者,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令,西汉后期改以士人为中谒者令,皆系皇帝侍从,掌传宣诏命,并非行政机构。曹魏时置中书监、令,始立常设机构,秉承君主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后称中书省。

  • 瀚海都护府

    唐都护府名。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移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本部(今杭爱山东端),改名为瀚海都护府,统领碛北诸府、州,辖境相当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一带。治所在今蒙古哈尔和林北。总章二年

  • 礼部

    官署名。西汉诸曹中有客曹,主外国及民族事务。东晋始置祠部,南朝沿置,北魏称仪曹,北齐亦称祠部,掌祠祭、医药、死丧、赠赙等事。北周称春官府。隋唐改称礼部,为六部之一。礼部集前朝客曹及祠部等机构之职能于一

  • 王恭、桓玄之乱

    东晋统治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晋安帝司马德宗继位。安帝白痴,司马道子辅政,王国宝参掌朝政。国宝主张削弱地方军镇势力,引起王恭、殷仲堪等人不满。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王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