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班匠银

班匠银

明代以银代役制度。明代工匠分住坐和轮班两种。住坐匠是从京师附近各州县征集来京,主要为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轮班匠是外地工匠,每年轮流到京师服役三个月。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约有二十三万,占工匠总数百分之八十。由于手工业工人的斗争,从成化二十一年 (公元1485年)开始,政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嘉靖四十一年 (公元1562年),规定班匠一律以银代役,每人每年纳银四钱五分, 称“班匠银”。但住坐匠的封建劳役剥削始终没有改变,直到清朝康熙以后,才最后废除匠籍制度。

猜你喜欢

  • 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元末南方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红巾为号,故又称红巾军大起义。首领徐寿辉,又名真一(一作真逸),罗田(今属湖北)人,布贩出身。首领彭莹玉,又名彭翼,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十岁入慈化寺为僧,后以白莲教组

  • 镇守使

    官名。北洋军阀政府设置于省内各重要地区,负责绥靖地方责任。镇守使由大总统委任,一般多由师长、混成旅长、旅长兼充,有些地方设有副职,称镇守副使。某些特别地区的镇守使职权编制与一般的不同,不但维持地方秩序

  • 河北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人民起义。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六月,北魏统治者借助柔然力量镇压了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将截获的二十余万降民分散于冀、瀛、定三州(今河北冀县、河间、定州)就食。时,河北濒遭水旱,饥

  • 和约章程

    见“中法天津条约”。

  • 外戚、宦官之争

    又称外戚、宦官之祸。东汉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东汉自和帝后,皇帝都是幼年继位,由母后临朝,太后要借助于父兄处理政务,又要用宦官出宣诏命。皇帝长大后,为恢复权力,只有靠宦官发动政变,驱灭外戚,因此

  • 江苏光复

    江苏是立宪派势力较大的省份,清江苏巡抚程德全是个善观风色的投机官僚,与以张謇为首的立宪派关系密切。武昌起义爆发,湘赣相继反正,江苏的立宪派为避免革命风暴的冲击,维持地方平静,吁请程德全主动宣布“独立”

  • 陈家谷口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三路伐辽。西路军以潘美为都部署,名将杨业为副, 王侁为护军。连克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朔(今山西朔县)四州。谋麾师而

  • 三公九卿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高级官僚机构。据说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朝建立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长, 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汉初改为相国,西汉末年又改称大司徒。太尉为全国

  • 李林甫专权

    开元末年,玄宗穷于声色,懒于亲政。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林甫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行宰相之职。玄宗将政事悉委于李林甫。李林甫口密腹剑,奸诈狡猾。他媚事宦官,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

  • 休养生息

    西汉统治集团为了恢复生产,巩固封建统治,实行清静无为、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史称: “汉兴之初, 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萧(何)曹(参)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汉书·循吏传》)在田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