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纣克东夷

纣克东夷

商纣王对东南方夷人部落的征伐战争。商朝后期,地处江淮之间的夷人部落强大起来,构成对商的威胁。帝乙时期曾两次大规模地征伐夷方(或写作人方,即夷人部落),但未取得彻底胜利。帝辛(即商纣王)即位后,继续对夷人用兵,费了很大力量,终于征服了夷人部落,但商的国力也因此消耗殆尽。西方的周人乘机起兵,商不支而亡。因此《左传》说“纣克东夷而殒其身”。

猜你喜欢

  • 昭王南征

    周昭王对楚国的征伐。周王室视楚国如同蛮夷,导致周楚间关系的恶化。周昭王十六年和十九年两次大规模亲征楚国。传说第二次出征渡过汉水时,昭王乘坐当地船夫进献的用胶液粘结的船,船至中流解体,昭王及随从的祭公俱

  • 后赵

    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建立。前赵政权内乱之时,石勒占据冀州(今河北高邑西南)之地。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石勒自称赵王,后又改称皇帝。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石勒死后侄石虎继帝位,迁都于邺(

  • 籍田礼

    古代帝王于春耕前举行的亲耕农田的典礼。《诗经·周颂·载芟》: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是农夫,播厥百谷。”《诗序》说: “《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可知籍田礼是为奉祀宗庙,祈求社稷,劝农耕作而举行

  • 五等爵制

    旧说分封制下授予诸侯的五个等级的爵位。《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爵禄,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但据近人研究,我国古代并不存在等级森严的五等爵制。周代畿内贵族兼作王官者多称公;畿外较大诸侯则称

  •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即秦始皇)的故事。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忧虑秦兵压境,乃派荆轲谋刺秦王。荆轲及其副手秦武阳携带秦国逃亡将军樊于期的头和督亢(今河北涿县东,跨有涿县、固安

  • 睢阳保卫战

    唐军保卫睢阳(今河南商丘)、抗击安史叛军的战役。睢阳为中原通往江淮的要道,而江淮是唐朝重要的财富来源地,关系到唐朝的存亡。安史叛军占领中原以后,派大军围攻睢阳,以打通进军江淮的道路。唐守将张巡、许远在

  • 贞观之治

    史家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美誉。隋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间 (公元627年——649年),唐太宗时时以隋亡为戒,注意总结隋亡的历史

  • 雍正夺位

    康熙末年诸王贵族间围绕皇位继承权而展开的角斗。康熙共有三十五子,除立次子胤祁为皇太子外,有一部分人封为亲王。他们多勾结旗下,树立朋党,互相残害。皇四子允胤禛,暗杀了清圣祖,篡夺了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

  • 景龙之变

    太子李重俊率兵诛武三思事件。中宗复位之后,韦后私通武三思(武则天之侄),将其女安乐公主嫁武三思次子武崇训,相互勾结,左右朝政,排斥打击废武复唐的功臣张柬之等。韦后因太子李重俊非其所生,欲废之。武三思、

  • 提刑司

    宋官署名。全称提点刑狱司。又称宪司、臬司、宪台。掌本路司法、刑狱、巡察盗贼及监察地方官吏,并兼管农桑。太宗淳化中始遣朝官及阁门祗候以上出任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或同提点刑狱。后设专司,文武参用。京畿地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