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鲁三分公室

鲁三分公室

春秋中期鲁国的军制改革。鲁国原有上、下二军,皆属于公室,称“公乘”。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 由执政季武子建议,鲁国设立三军(增设中军),将原属公室的公乘,改由鲁国三家贵族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领有,三家各得一军的统制权。为了重新组织军队,三家都毁弃原来公乘的编制,季孙氏对于分给自己的公乘中提供力役的人不再征收军赋,不提供力役者则加倍征收军赋;孟孙氏将分给自己公乘中的年轻子弟的一半作为自己的臣属;叔孙氏则令所有公乘的子弟都作自己的臣属,不如此便不接受对公乘的改编。一般认为,鲁国“三分公室”和不久后实行的“四分公室”两次军制改革,反映了鲁国私家向公室的夺权斗争。

猜你喜欢

  • 国民党

    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多革命党人热衷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他们为了争取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获胜,以便组织责任内阁,实行“政党政治”,主张扩大同盟会力量。1912年8月由于宋教仁等人的积极活动

  • 西夏附金

    元德六年(公元1124年)三月,西夏崇宗以辽朝将亡,金军势强难挡,乃叛辽奉表称臣于金。金许以阴山之南,吐禄泊(约为今内蒙古岱海)以西之辽朝西北故地割归西夏。次年辽亡。夏乘金、宋两国为实践“夹攻之约”发

  • 荥阳大会

    明末农民战争中一次重要军事会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冬,农民军冲破明军包围,从陕西进入河南。崇祯七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任洪承畴为兵部尚书, 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谋于六个月内消

  • 吴起变法

    战国时,吴起任楚悼王令尹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这次变法强调明法审令。针对当时楚国大臣权势威重、封君太多的弊端,裁减百官俸禄,减少不急需的闲冗官员; “废公族疏远者”,使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位俸禄,并强

  • 学部

    清末官署名。清末停止科举,各地兴办学堂,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设立学部,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五司(总务、专门、普通、实业、会计)、十二科,原有之国子监也并归学部

  • 泗州之役

    唐末庞勋农民起义军大败唐军的著名战役。泗州(今江苏盱眙)扼通济渠与淮河的汇合口,为兵家必争之地。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十月,庞勋兵围泗州,刺史杜滔负隅顽抗。起义军不断增兵会攻。唐廷亦多次派军增援。起

  • 江西光复

    武昌起义成功,毗邻江西震动,九江新军首先起义响应。九江是武汉下游的江防重镇,驻有江西新军第五十三标,早有同盟会员林森等联络新军、会党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消息传来,革命党人分头策动新军、警察、炮台守军

  • 灵州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七月,宋神宗采纳俞充、种谔之议,命宦者李宪及种谔、高遵裕、刘昌祚率陕西、河东五路兵及董毡所部吐蕃兵,分道大举进攻西夏。各路宋军初战均获进展。十月,会兵进

  • 毅军

    清末宋庆所部清军。1862年(同治元年)安徽巡抚唐训方裁临淮军,以三营归记名总兵宋庆统带,宋庆勇号为毅勇巴图鲁,故称毅军。毅军先后在皖、豫两省镇压捻军。1866年(同治五年)河南巡抚李鹤年增练两军各万

  • 中美天津条约

    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第二次***战争期间美国乘英法联军攻陷天津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18日(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签订于天津海光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