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一百九十九卷。清康熙年间日本人山井鼎撰,日本人物观补遗。山井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又名神生,字君彝。物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叔达。史载日本上毛(地名)有参议小篁遗址,足利氏兴,因其地建学校,多藏古书。康熙初鼎即在此得《七经孟子》古本,是唐朝时传至日本的,又得宋本《五经正义》,遂作此书。日本御门帝享保年间(清康熙末年),官府命物观等人搜集诸本,为之补遗(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一说《补遗》成于清康熙九年,参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左传》、《礼记》、《论语》、《考经》、《孟子》。皆摘字为释,不载全文,先经次注次疏次释文。以汲古阁本为主,而以宋本、古本及明刻诸本校其异同,分为“考异”、“补缺”、“补脱”、“谨案”、“存旧”五大类。山井鼎所谓“宋本”,往往与汉、晋古籍及《经典释文》别本、相台岳氏诸本合,所称用古本及足利本(指日本足利幕府时期印行的活字版,今已无从考证)以校诸本,竟为唐以前别行之本。儒家经典流传下来的,除唐石经、陆氏释文、贾孔正义外,以此书最古,此书虽不完整,却可用来勘校唐以来经籍传播中的错讹。另外,此书对传注、释文、正义的校勘极为繁细,有些虽无足轻重,有些则极为精密,对经籍的整理功不可没。当然,山井鼎及物观所见,只限日本所有,其中错讹在所难免,清代学者对此多所考证。此书何时传入中国不得而知,清乾隆年间,阮元视学浙江时见之,命工依写,刊成小版,并校勘讹字附于卷末,共四十卷。此书列《孟子》于七经之外而不合称八经,是因为唐代《孟子》不列于经,此书仍袭唐制。

猜你喜欢

  • 桂香云影乐府

    清秋绿词人填谱。作者生平不详,书前题有“秋绿词人填谱”字样,并载有鸥梦词人所作序言,署“柔兆敦牂序于珠湖小沧浪馆”字样。其序称“秋绿词人司马题桥,士衡入洛,往往携花入座,掷果盈车,将打浆之迎,复动弃繻

  • 诲尔录

    二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的笔记兼札记,自光绪丙子年(1876)至光绪己丑年(1891)始成,历十四年。主要内容是封建士子如何来修身立行的心得笔记。作者偏重汉学,又不尽弃宋学,在书中以“经宣明,而行

  • 赠言小集

    一卷。不著编辑者名氏,皆题画之作。末有旧跋,称元季诗文之盛,惟玉山唱酬诸家最称风雅。赠言之集,昔寓金陵邵氏,见其藏本,为帙颇多。甲申兵燹之后,遂不复见。适从孙青选留心搜秘,略备数种。惜仅十之二三。考其

  • 两河经略

    四卷。明潘季驯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潘司空奏疏》条。万历初年,黄河在高家堰决口,淮、扬、高宝之地全部被淹。潘季驯建议筑堤防,疏淤塞,论水势之强弱,复黄河之故道,条上六事,受到朝廷的肯定。《两河经

  • 华林庄诗集

    四卷。清姚孔(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姚孔,字梁贡,号于巢。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诸生。诗多七言绝句,工于写景,颇有晚唐风味。只是有时刻画太甚,无情景交融之致。有清康熙年间刊本。《四库全书总目》

  • 刘聘君全集

    十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号旋宇,(江西省安福县)人。刘元卿于隆庆四年(1570)举于乡,会试时极陈时弊,主考者不敢录取。后,元卿遂绝意于科名。经人累荐,后召为国子博士

  • 最乐亭诗草

    二卷。朱福清(约1924前后在世)撰。朱福清字仙槎,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宣统元年(1909)荐举孝廉方正,未应廷试,在邑中赈务及它善举。筑最乐亭于月湖之滨,吟啸其中,怡然自得,为诗清微澹远,真趣盎

  • 杨文靖年谱

    二卷。清张夏撰。张夏字秋韶,号菰川,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师事马世奇,后入东林书院,受业于高世泰。长期隐居菰川,终身不仕。推崇程朱理学,平生著述甚多,除本书外,尚有《洛闽源流录》、《锡山

  • 四末真论

    一卷。比利时柏应理(详见《百问答》)撰。《四末真论》一书根据天主教有“四末”之说,即死候、审判、地狱、天堂,柏应理发挥其说编撰而成。书后附有传教士高一志撰的《终末之记甚利于精修》一文。有康熙十四(16

  • 梦草堂稿

    十二卷。明胡镇(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胡镇,字子重,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贾人。事迹无考。其诗以宫、商、角、徵、羽分为五集,每卷又以天时,园圃等门分类,各有圈点评识。为坊刻本之体例。有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