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一百九十九卷。清康熙年间日本人山井鼎撰,日本人物观补遗。山井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又名神生,字君彝。物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叔达。史载日本上毛(地名)有参议小篁遗址,足利氏兴,因其地建学校,多藏古书。康熙初鼎即在此得《七经孟子》古本,是唐朝时传至日本的,又得宋本《五经正义》,遂作此书。日本御门帝享保年间(清康熙末年),官府命物观等人搜集诸本,为之补遗(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一说《补遗》成于清康熙九年,参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左传》、《礼记》、《论语》、《考经》、《孟子》。皆摘字为释,不载全文,先经次注次疏次释文。以汲古阁本为主,而以宋本、古本及明刻诸本校其异同,分为“考异”、“补缺”、“补脱”、“谨案”、“存旧”五大类。山井鼎所谓“宋本”,往往与汉、晋古籍及《经典释文》别本、相台岳氏诸本合,所称用古本及足利本(指日本足利幕府时期印行的活字版,今已无从考证)以校诸本,竟为唐以前别行之本。儒家经典流传下来的,除唐石经、陆氏释文、贾孔正义外,以此书最古,此书虽不完整,却可用来勘校唐以来经籍传播中的错讹。另外,此书对传注、释文、正义的校勘极为繁细,有些虽无足轻重,有些则极为精密,对经籍的整理功不可没。当然,山井鼎及物观所见,只限日本所有,其中错讹在所难免,清代学者对此多所考证。此书何时传入中国不得而知,清乾隆年间,阮元视学浙江时见之,命工依写,刊成小版,并校勘讹字附于卷末,共四十卷。此书列《孟子》于七经之外而不合称八经,是因为唐代《孟子》不列于经,此书仍袭唐制。

猜你喜欢

  • 二程粹言

    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师事程颢、程颐。与吕大临、谢佐良、游酢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致仕后,专门著书讲学,在传播理学方面影响很大,东

  • 续左氏膏肓

    六卷。民国吴树荣。树荣,吴兴(今浙江吴兴)人,著作还有《续公羊墨守》三卷,《续穀梁废疾》三卷。该书论《左传》之谬有六点:(1)《左传》不是编年体史书;(2)《左传》没有释经的体例;(3)《左传》有后人

  • 宜兴荆溪新旧志五种

    合四十二卷。宜兴有邑志,始于晋代周孝侯《风土志》,流传中仅存百余条,宋代二单氏续之成书。明正统年间,训导危山续旧编而成县志。正德年间、万历年间皆有续修。此所刊邑志凡五种,初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邑

  • 春秋列国表

    不分卷。清马骕(详见《左传事纬》)撰。马骤精通《春秋左氏传》,著有《左传事纬》十二卷、《绎史》一百六十卷、《春秋二十国年表》等。其中《春秋二十国年表》上起鲁隐公,下至获麟,将春秋时大小二十国的史事按年

  • 钱塘吴氏所刻书六种

    六卷。清吴用威编。生卒年未详。此书汇辑其先人吴焯,及其乡人符之恒、符曾遗著。据其自序,谓其家故籍歙县,明季始迁钱塘(今浙江杭州)。康熙中门祚寝盛,一时群从,多以谈艺好客相尚,而吴绣谷焯,字尺凫,有《瓶

  • 无何集

    十四卷。清代熊伯龙(约1617-约1669)撰。熊伯龙字次侯,晚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人。顺治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无神论者,著有《贻穀堂诗文集》等书。此书主要诠解东汉荀况的《论衡》一书,倡导无神论。

  • 春秋四传诂经

    十五卷。清万斛泉(1810-1904)撰。斛泉字清轩,兴国州(今江西兴国)人。历主讲汉阳崇正书院、上海龙门书院、兴国叠山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赏五品衔,三十年(1904)去世,年九十五。他鉴于

  • 拟山园帖

    十卷。清王无咎(生卒年不详)辑。王无咎,字藉茅,清代大书家王铎次子。该帖刻于顺治辛卯(1651),成于己亥(1659)。帖中皆为王铎一人书迹,临古与自书相间,大小真草俱存。王铎于明入清,至大学士,由于

  • 新序

    十卷。汉刘向(前77-前6)撰。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年轻时通经自用,长于属文,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因反对宦官弘恭、万里,被捕下狱。成帝时,更名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疏

    六卷。唐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条。《金刚般若罗蜜经义疏》续藏经本作四卷,题名为胡吉藏法师撰,前有序一篇。卷一为玄义,有十重,即:一序说经意,二明部傥多少,三辨开合,四明前后,五辨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