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注

中庸注

① 一卷。清惠栋(1697-1758)撰。栋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栋为惠周惕孙,惠士奇子。著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是书为栋早年所作,本名为《易大义》。目录中称《中庸》有二卷,《礼运》一卷已缺失。栋弟子江藩从张子絜那里得到江艮庭的《中庸》手写本,而子絜又是从徐述卿手中得此书。栋为之作注,欲著易大义,以推广其说。但当时只著有书目而无其书,其子汉光即以此为《易大义》,江藩刊附《周易述补》之后,沿用其称。藩有序述其原委,今改题为《中庸论》,是从其实。栋注中称,仲尼微言,子思传其家学著成《中庸》,不明易不能通此书。栋注又引张禹说,仲者为中,尼者为和,说孔子有中和之德,故称仲尼。此书专论中和,故称表德之字,则穿凿可笑。然是书语句简括,有汉儒诂经之法,藩序称其为七十子之微具。该书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本。② 一卷。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著名学者,思想家。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康南海先生诗集》等书。有为好公羊之学,主三统三世之说,其注是书不外推广阐明此意。其解“为政在人”一节,称孔子以仁为立教之本,立三世之法,望大道之行。太平之世,则大小远近如一,山川草木昆虫鸟兽莫不一统。大同之治,则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解“君子居上不骄”一节,引何休的话说孔子改周制,畏时远害,不敢笔之竹帛,而口授给弟子。孔子改制,有三世之殊异,据乱世诛大夫,升平世退诸侯,太平世贬天子。推行各有其时,言于当世也必不行,故不必冒险犯难,令身亡而道不传。其解“王天下有三重”一节,称三重乃三世统,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每世中又有三世。每小三世又有三世,故三世而三重是九世,九世而三重是为八十一世,展转三重可至无穷。其他各条多仍旧说,唯将“诗曰‘妻子好合’”一节,移到“君子之道譬如行远”一节下面,称旧本错简,于义不伦。有为讲学广州时,早成此注,戊戌遭籍没,佚其稿。后居英属地槟榔屿,补成此注。首有自序。该书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本。

猜你喜欢

  • 十三经注疏

    四百十六卷。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周易》用曹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孔颖达等正义。《毛诗》用汉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周礼》、《仪礼》皆用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 两垣奏议

    一卷。明中立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属今山东聊城县)人。万历进士,曾任给事中之职,遇事敢直言,先后抗疏为高攀龙,顾宪成讼冤而被贬为陕西按察司知事,引疾家居而卒。著有《周易札记》。《两垣奏议》收

  • 江东十考

    一卷。宋李道传撰。李道传字贯之,李舜臣之子。庆元二年(1196)进士,调利州司户参军,徙蓬州教授。开禧中,吴曦叛。李道传抗节不挠,进官二等。嘉定初,召为太学博士,迁太常博士兼沂王府小学教授。直言奏事,

  • 赵注孙子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

  • 图史提纲

    三卷。清胡宣庆撰。胡宣庆,著有《水道源流》五卷。胡宣庆历游山川,迹遍天下。其以为古言山川者,必祖昆仑;言元会者,必师大挠;言统绪者,必自盘古。此《一统志》、《二十二史》、《资治通鉴》、《紫阳纲目》及《

  • 孝经传

    一卷。战国魏文侯(?-前396)撰。清马国翰编辑。魏文侯名斯,亦作都,战国时魏国国君,曾受业于子夏,其著《孝经传》,《汉志》无明文,《隋唐志》亦不载,不知佚于何时。惟《汉志》孝经类有杂传四篇,据王应麟

  • 释宫小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氏生平见“果蠃转语记”。是书旨在补充申发《尔雅·释宫》,专释宫室建筑称谓,并兼及有关礼仪。全书由八篇文章组成。程氏学养深厚,所征引古籍颇广泛;且深谙声义相通之学理,对称谓源流的辨析

  • 禹贡集解

    见《禹贡说断》。

  • 可庵书牍

    十卷。明张栋(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张栋字,可庵,江苏昆山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兵科都给事中。是书为张栋邑人王焕所编。以其历任书牍分卷排纂。其体例则依王俭一官一集之例,故成

  • 湘雨楼词

    五卷。清张祖同(?-1905)撰。张祖同字雨珊,号狷叟,湘(今湖南)人。清代词家。他评近人之词,“语佻意荡”,不可为训。主旨倾于“托兴微妙,寄怀忠爱,意内言外,耐有泳思”(《湘雨楼词跋》)。祖同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