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影

书影

十卷。明末清初周亮工(1612-1672)撰。周亮工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崇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明亡后,降清,官至福建按察使,康熙八年被劾革职,下狱。《书影》即是作者在狱中所做的笔记,由于当时身居清室,狱事正紧,好些记载只凭记忆,难以搜检核实,所以书成之后,取“老人读书只存影子”之意,名为“书影”。此书刻成后,曾两次被禁毁于清“文字狱”之火中。《书影》一书记述范围广而杂,所涉及包括古迹、方言、植物、禽兽、杂物、风俗、书法、绘画、书刻、诗文、人物、民谣、吏治、宗教、史事、游戏、饮食、学术、景物,等等,“凡古今来未闻未见,可法可传者,靡不博稽而幽讨。陆离光怪,莫可端倪”(见康熙六年本姜承烈序)。其中对诗赋文风的评述,对文人轶事、艺坛掌故的记载占相当的比例,这部分内容对文学、艺术及史学的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平生阅读极广,在《书影》中也多所援用,引用书籍涉及经、史、子、集各部,多达上百种。而且记述之际,充分利用笔记的特点,兴之所至,信手拈来;尽管有时不免讹误(如元祐党籍本来只有七十人,其余的人都出自附益的说法,本来出自费衮的《梁溪漫志》,而周亮工却引用陈玉璂的跋,等等),但总的说来,《书影》“记述典瞻,议论平允:遗闻旧事,颇足以为文献之征”,不失为一部增知长见,可备采择的著作。此书初刻于清康熙六年(1667)冬,之后遭禁后,很少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9年排印的《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据雍正怀德堂刻赖古堂的排印本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的《明清笔记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隋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终。南北至隋一统,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 汉学商兑

    三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桐城(今属安徽)人。幼承家学,博览经史。著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等书。此书专为反驳江藩《汉学师承记》,纠清代汉学之失而作。全书仿朱熹《杂学

  • 屏风帖

    一卷。宋王允初刻。王允初,生平及里贯不详。据《唐会要》载,唐太宗李世民曾于“正观”(可能是“贞观”之误题)十四年(641)书有“真草书屏风”,尽述前代得失与治乱之迹,以示群臣,且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

  • 客座赘语

    十卷。明顾起元(1565-1628)撰。顾起元字太初(一作邻初),南京金吾卫人。万历二十六(1598)年进士,官南京国子监祭酒,累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乞休归。起元学通古今,孜孜不倦。年六十

  • 尚书古文疏证

    见《古文尚书疏证》。

  • 澂景堂史测

    十四卷,清施鸿撰。施鸿字则威,邵武(今福建邵武县西)人。康熙年间由岁贡生官至奉天府经历。《澂景堂史测》选取《通鉴》中从晋代到隋代的事迹,分别一一予以评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则。在书前自序中作者解释了为什

  • 卢厚山年谱

    一卷。清卢端黼编。谱主卢坤(1772-1835),字静之,号厚山,河北涿州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郎中,湖南、广东粮储道,湖北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广西、陕西、山东、山西、广东、江

  • 禹贡通解

    一卷。旧本题邵璜撰。其生卒年不详,约明末清初时在世。檇李(今浙江省嘉兴县)人。《禹贡通解》前有清初宝坻杜立德序。其书九州中的每州以及导山、导水之前皆列有图。其经文注解与蔡沈集传亦多有不同,凡遵循蔡说加

  • 畜德录

    一卷。明陈沂(1469-1538)撰。陈沂字宗鲁,号石亭,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文学家。正德进士,由庶吉士历编修、侍讲。出为江西参政,移山东参政,与顾璘、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初好苏诗,自号小坡。工画

  • 田子

    一卷。原题周田骈(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田骈,亦称陈骈,号田口子,战国时齐人,彭蒙的学生,齐国稷下学者之一。据《庄子·天下》记载,田骈和慎到同为道家一派。主张“贵齐”,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