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复字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复字”即重言字。是书依平水韵标目,取古韵的重言字,分韵隶之,并详加注释。搜采丰富,然条理不甚清晰,颇失于破碎繁琐。有《函海》本。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复字”即重言字。是书依平水韵标目,取古韵的重言字,分韵隶之,并详加注释。搜采丰富,然条理不甚清晰,颇失于破碎繁琐。有《函海》本。
二十卷,首一卷。树馨、唐荣邦修,周作翰等纂。郭树馨,山西宁乡人,曾任酃县知县。周作翰,邑人,曾任武冈州学正。《酃县志》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此志搜采颇富,叙述亦简明扼要。各门小叙,文词雅洁,不失
一百零七卷。南宋杜大珪编。杜大珪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光宗时乡贡进士,生卒年不详。本书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是从诸家别集及实录、国史中辑录出二百二十一中大臣的传纪资料,上起太祖建隆、乾德,下迄
五十二卷。明李时珍(1518-1593)撰。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于一个世医家庭。祖父即行医,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系当地名医,曾做过“太医吏目”,著有《四珍发明
二卷。清王益斋撰。益斋字以谦,岁贡生,嘉庆十六年(1811)赐举人。此书又名《郑莆田淫奔诗辨》。莆田乃宋代学者郑樵的字。樵曾作《诗传》、《诗辨妄》,驳诘毛、郑,攻击《诗序》。益斋此书上卷就《邶风》、《
三卷。清代于准撰。于准字莱公,永宁(今属山西)人,官至贵州巡抚。此书根据清代于成龙(作者之父)《杂钞》手稿与蔡方炳所撰的格言集《愤助编》增改而成。此书共摘录历代诸儒家计一百三十人的修身处事格言,不分门
五卷。清翁方纲钞辑。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年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累迁至内阁学士。先后典江西、湖北、顺天乡试,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生卒年不详)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
十六卷。《续演繁录》六卷。又称《程氏演繁录》。南宋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历太平州教授、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阁修撰、秘书
一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年十七为县学生员,年十八由翁心存送入广州粤秀书院学习。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其后数应礼部试皆不中,以大挑二等选授广东河源县训导,任职
十三卷。清应撝谦撰。应撝谦字嗣寅,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康熙十八年(1679)曾经举博学鸿词。该书朱彝尊《经义考》作十七卷。此本仅十三卷,但首尾具全,不象有所佚脱。也可能是朱彝尊的记述有误。其注杂采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