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交友论

交友论

一名《友论》,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玛窦游南昌,与建安王论友道,因著此书以献。书首有陈继儒作的小序,序中说:“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者,庄事者也。人之精神,屈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而伸于朋友,如春行花内,风雷行元气内,四伦非朋友不能弥缝。不意西海人利先生乃见此。利先生精于天地人三才图,其学惟事天主为教,凡震旦浮屠老子之学,勿道也。夫天孰能舍人哉。人则朋友其最耦也。檇李朱铭常,于交道有古人风。刻此书,真可补朱穆、刘孝标之未备。吾曹宜各置一通于座隅,以告世之乌合之交者。”朱廷策(铭常)在题词中说:“盖自陈雷蔑闻,而公叔绝交,始有激论。以予所睹利山人集,友之益大哉。胡言绝也。班荆倾盖,结带之欢,讵惟是昔人有之;管鲍庆廉,迄于今日,此谊故多烈云。少陵诗曰:‘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殆即伐木干糇之刺,用以示诫则可,倘执五交三衅而概谓四道,终不可几于世也。当不其然。”利玛窦也在书引中说:“……仰大明天子之文德,古先王之遗教,卜室岭表,星霜亦屡易矣。今年春时,度岭浮江,抵于金陵,观上国之光,沾沾自喜,以为庶几不负此游也。远览未周,返棹至豫章,停舟南浦,纵目西山,玩奇挹秀,计此地为至人渊薮也。低回留之不能去,遂舍舟就舍,因而赴见建安王。荷不鄙,许之以长揖,宾序设醴欢甚。王乃移席握手而言曰:‘凡有德行之君子,辱临吾地,未尝不请而友且敬之。大西邦为道义之邦,愿闻其论友道何如。’窦退而从述曩少所闻,辑成友道一帙,敬陈于左。”此书止一卷,篇帙较短,仅三千余字。多为利害而言,醇驳参半。如云友者过誉之害,大于仇者过訾之害,颇为中理。又如多有密友,便无密友,是为洞悉物情之见。至于视其人之友如林,则知其德之盛;视其人之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德之薄。此意是导天下之人以多交、滥交友为示己之盛德,未免过当。王肯堂在《郁冈斋笔尘》中说:“利君遗余《交友论》一编,有味哉其言之也。使其素熟于中土语言文字,当不止是。乃稍删润著于篇。”由此可知,此书曾经过王肯堂所点窜。此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同时也收入《天学初函·理编》之中。

猜你喜欢

  • 石鼓文音释

    共四卷(《石鼓文音释》三卷,《附录》一卷)。明杨慎(1488-1599)撰。杨慎生平著述,见《奇字韵》。此书卷一为石鼓古文,卷二为音释,卷三为今文。附录则为唐韦应物至明李东阳等所作石鼓诗,凡五篇。卷首

  • 郁洲遗稿

    十卷。明梁储(1451-1527)撰。梁储字叔厚,号厚斋,晚号郁洲,广东顺德人,成化十四年(1478)中进士第一,授编修,正德时累擢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康。著有《郁洲遗稿》。此集为梁储之子梁子

  • 嵩渚集

    一百卷。明李濂(1488-1566)撰。生平事迹详见《祥符乡贤传》条。此集诗三十八卷,文六十二卷,为李濂自己编订。《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其作:“皆于七子之外,自为一格,大抵笔锋踔厉,泉涌飚驰,而剪

  • 咨言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一名《六咨言集》、《六咨言》。唐枢曾聚众讲学,所至即为咨言,书名由此而得。共分五部分,一作于金波园,一作于木钟台,一作于飞英寺,一作于天心书院。主要内容为衍述良知

  • 周易平说

    二卷。清郭程先撰。郭程先字雪斋,河南辉县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历主河间瀛洲书院、涉县清漳书院、山左清阳书院、平山天柱书院讲席。此书为义理派易学著作。以讲授义理为主,从不对经文进行逐章逐句注释。

  • 东溪稿

    十卷。明邓庠(1447-1524)撰。邓庠,字宗周,号东溪,宜章(今湖南宜章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两广布政使、南京右都御史,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终苏州巡抚。著有《东溪稿》

  • 桐城吴先生文集

    四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工古文。官冀州知州。游日本,著有《东游丛录》。另著有《易说》、《诗说》、《深州风土记》等。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自群经诸

  • 巴东县志

    ①三卷,明许周修,杨培之纂。许周,字希旦,广东曲江人,拔贡,官巴东知县。杨培之,四川人,监生,官巴东训导。按巴东,明正德七年(1512)知县何山、教谕程经济修县志二卷,其书今存。嘉靖三十年(1551)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六十卷。清黄以周(1828-1899)等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历充教官,治经,精“三礼”。著有《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古文世本》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观政集

    一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甫,号嵩渚。祥符(河南开封)人。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山西佥事。此集是其正德十年(1515)在京观政时所作,故以为名。共赋二篇,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