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湖樵书
十二卷。明来集之(详见《读易隅通》条)撰。此书分初编六卷、二编六卷,内容皆为采摭唐、宋、元、明诸家之说,以类相从,排纂其文,而总括立一标目,或杂引古书而论之,或先立论而以古书证之。其征摭颇为繁富,亦颇有考证之处。但因其卷帙太繁,因此略显芜杂,且多有迂僻可笑之处。如“论经篇”中引《名贤录》所载宋章樵遇李全之乱,率诸生盛服坐堂上讲诵,寇至剑刃而退之事,又引《宋濂集》所记宋郑霖讲《中庸》一篇,使寇退不敢攻城事,认为读经之效,胜于修斋,其他引读经却鬼治病之事,不一而足。甚不足取。
十二卷。明来集之(详见《读易隅通》条)撰。此书分初编六卷、二编六卷,内容皆为采摭唐、宋、元、明诸家之说,以类相从,排纂其文,而总括立一标目,或杂引古书而论之,或先立论而以古书证之。其征摭颇为繁富,亦颇有考证之处。但因其卷帙太繁,因此略显芜杂,且多有迂僻可笑之处。如“论经篇”中引《名贤录》所载宋章樵遇李全之乱,率诸生盛服坐堂上讲诵,寇至剑刃而退之事,又引《宋濂集》所记宋郑霖讲《中庸》一篇,使寇退不敢攻城事,认为读经之效,胜于修斋,其他引读经却鬼治病之事,不一而足。甚不足取。
清徐士俊撰。徐士俊,生卒年不详,清初戏曲作家。原名徐翙,字三有,号野君,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兼工文章戏曲音乐绘画,趣味丰富,多才多艺,尤爱观俳优之戏,以为骚人逸士兴会所至,若非此类不足称知己。与
一卷。清胡廷绶撰。胡廷绶字翌屏,安徽绩溪人,生卒年不详。按照《今文尚书》欧阳说,人的五脏(藏)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古文尚书》说则认为,脾为木,肺为火,心为土,肝为金,肾为水。许慎
①八卷。清徐政修,马驌纂。徐政字圣齐,吴郡人,顺治十四年(1657)任邹平县知县。马驌字宛斯,一字聪御,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知县。著有《左传事纬》,《绎史》。顺治十六年,徐政开局修志,延马
一卷。汉魏郎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魏郎字少英,后汉上虞人。从博士郤仲信学《春秋图纬》,又诣太学受《五经》。累官尚书。为八俊之一,时称天下忠贞魏少英。因党议免官,著书数篇,号魏子。《隋书·经籍志
十二卷。宋丁易东撰。此版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残卷。此本则为宋刊本,胜于辑本,故列出。宋刻大半较真,可补辑本之佚。书首题“武陵丁易东象义”。凡上下经为二卷,又每卷各分子卷。三传十篇为十卷。前有自序
①二十六卷。明赵彦复纂修。赵彦复字微生,河南杞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宝坻知县,三十六年(1608)调任曲沃,任满擢户部主事。在曲沃任知县时,廉敏有治,延邑人阎光重辑沃志。按沃地古为绛县
四卷。清刘元燮(约1745年前后在世)撰。刘元燮字孟凋,湖南湘潭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山西道御史,缘事降广西布政司经历。元燮工诗,著有《寒香草堂集》四卷、及《耨学斋稿》、《梅
六卷。明李日茂(约1601年前后在世)撰。李日茂,字文华,号培吾,河北青县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永思斋文集》。此集共六卷,皆文而无诗。日茂为人刚正,故其
十卷。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赵崇祚字宏基,生卒年不详,事孟昶为卫尉少卿,而不详其里贯。《十国春秋》已无传。蜀有赵崇韬,为中书令廷隐之子,赵崇祚疑即其兄弟行。词体变自唐,而盛行于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
二十卷。宋薛尚功(生卒年不详)撰。尚功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中(1131-1162)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善篆籀,尤好金石文字。是书著录自夏至汉钟鼎彝器五百一十件,不言诸器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