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删补孟子约说

删补孟子约说

二卷。清孙肇兴撰。是书于《孟子》一字一句,务必得其着落。如首章“曰孟子见,可知非梁王能致之也。曰叟,尊之也;正远之也,不远千里。所谓前王,非王前也。有以利直是下王曰何以利。说话曰:吾便不知有大夫等已教以遗之后之矣,何必直是不可言,非不必言。王字便有下大夫等在。有仁义者,仁义为王心所固有,为吾国皆有。更洗却上有以,印合下未有各有字。亦者见利实浸人,仁义终在,利吾家者,直从王曰始。各何以便上下交征,弑夺即在交征内,非但形容国危。既曰交征,又曰必千乘等,正见上倡利,毕竟受亏还在上。仁义须从王来,括尽大夫等。遗只是不亲亲,后只是不急君,正不到弑夺处,两未有从弑夺拈来,作形勘指点语意。”如此读法,可见古人立言,一字必经苦心斟酌而出,不肯苟下。其他章均如此。书中如“得行道”等章,说理精奥,讲章数千百语,越解越纷乱,此以一二语拈出,便已显豁。卷首署门人王度传以渐杭齐苏订正,无序跋,也无付梓年月。是书有康熙间刊本。

猜你喜欢

  • 翠寒集

    一卷。元宋无(1260-1340)撰。宋无,字子虚。苏州(今属江苏)人。曾举茂才不就。此集为无晚年自定,子振为序并刻之。“统观其集,七言古体纯学李贺、温庭筠,时有隽语。乐府短章,往往欲出新意,而仅失之

  • 春秋左传正义

    六十卷。唐孔颖达(详见《周易正义》)撰。唐太宗贞观初年,敕令颜师古正定五经文字,后“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五经正义

  • 孝经刊误参解

    一卷。清王尔翼撰。王尔翼字虞肱,诸城(今山东诸城)人。《孝经刊误》系朱熹所作,前为经后为传,王尔翼疑此说未确,因而《孝经刊误参解》一书不分经传,而以刊误所定之经为第一章,刊误以“闺门”以内二十四字为传

  • 启隽类函

    一百九卷。明俞安期(1550-?)编。俞安期初名策,字公临,更名后,改字羡长。江苏吴江人。是书刻印于万历四十六年,首官考共五卷。次为笺疏表启,分为古体二卷、近体一百二卷。其中近体又分二十九部。上自诸王

  • 文奇豹斑

    十二卷。明陈继儒(生卒年不详)撰。陈继儒著有《邵康节外记》。本书分天文、地理、人物、文史、花木、鸟兽、器用、人事、释教、字学十类。都是转抄他书的一些点滴文字。未卷字学类,分韵编古字,其错误尤多。

  • 尚书集传或问

    二卷。宋陈大猷(生卒年不详)撰。其字、号均不传,两浙路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事迹不详。大猷论《尧典》“敬”字条下,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其学盖出于杨简。

  • 画图缘

    二卷。清汾上谁庵(生卒年不详)撰。谁庵,姓名未详,据“汾上”二字,当为山西人。此剧共二十六出,取材于杂剧《十美图》,但与其所演述的张灵、崔莹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不同。其情节大略为:明才子张灵,工诗善画,

  • 泰兴县志

    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激云修,顾曾恒纂。杨激云字白印,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光绪十年由军功署任泰兴县令。顾曾烜,字殅谷,南通州(今南通市)人,陕西即用知县,工文词。泰兴明代旧志,久经散失

  • 读左琐言

    一卷。清倪倬撰。倬字云庄,一字汉甫,青浦(今属上海市)人。笃学嗜古,钻研经典。著有《农雅》、《我我书屋吟稿》、《存善堂文集》等。此书是他的读书笔记。他依据古代经典,辨证诸家《左传》注疏的误说,确有所得

  • 安邱县志

    二十八卷。明熊元修,马文炜纂。熊元字子贞,河南光州人,万历十二年(1584)进士,十三年(1585)授安邱知县。马文炜字仲韬,邑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确山知县。曾任德安、云梦、孝感,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