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助字辨略

助字辨略

五卷。清刘淇撰。刘淇字仲武,号南田,一号龙田,又号卫园,别号南泉山人。确山(今河北确山县)人。因父官山东按察使,故徙家济南。汉军镶白旗人。弟汶,举人,与兄同受知世宗,时有“二难”之目。尚著《周易通说》、《禹贡说》、《堂邑志》、《卫园集》等。《助字辨略》卷首有刘淇自序,述其著述目的和本书体例。他认为虚字对于表情达意十分重要,如果误解虚字,就可能误解文章内容,因此他才从群书中辑录材料成此一编。他把助字分为重言、省文、助语、断辞、疑辞、咏叹辞、急辞、缓辞、发语辞、语已辞、设辞、别异之辞、继事之辞、或然之辞、原起之辞、终竟之辞、顿挫之辞、承上、转下、语辞、通用、专辞、仅辞、叹辞、几辞、极辞、总括之辞、方言、倒文、实字虚用等三十类。其训释体例凡六:“曰正训,曰反训,曰通训,曰借训,曰互训,曰转训。”“正训如‘仁者人也’,义者宜也’是也。反训如‘故’训‘今’,‘方’训‘向’是也。通训如‘本犹根也’,‘命犹令也’是也。借训如‘学之为言效也’,‘斋之为言齐也’是也。互训如‘安’训‘何’,‘何’亦训‘安’是也。转训如‘容’有‘许’义,故训‘可’;‘犹’有‘尚’义,故训‘庶几’是也。”是书搜辑材料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先秦到元代的经传、子史,以及诗词、小说等无所不包。唯“元曲助字,纯用方言,无宜阑入。他日别为一编,以附卷尾”,然是编并未完成。《助字辨略》尚辑录少数方俗语词,如卷二“成”字条曰:“高观国《凤栖梧词》:‘不成日日春寒去’,‘不成’犹今云难道,宋人方言也。”卷五“剧”字条曰:“《说文》云:‘尤甚也’。《世说》:‘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剧’犹快也。‘一出’犹云一番,方言也。”《助字辨略》共收476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部编次,上平声卷一,下平声卷二,上声卷三,去声卷四,入声卷五,各卷复以平水韵为序。是书所收虚字数量颇多,搜集材料的范围相当广泛;对虚字意义用法的训释往往颇为精当深刻;引证亦较为丰富。清钱泰吉《曝书杂记》评价是书云:“先秦两汉旧籍,引据该洽,实为小学书之创例。……近时王伯申尚书著《经传释词》十卷,其撰著之意,略同此书,诂训益精密,然创始之功,不能不推刘君也。”是书刘毓崧跋语云:“此书所推阐引证,有较《释词》更详,可补其未备者,如‘遐不’与‘瑕不’皆系‘何不’之意;‘不遐’与‘不瑕’皆系‘得无’之意;‘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薄言采之’诸‘薄’字系发语词;‘薄言震之’、‘薄言追之’两‘薄’字亦系发语词,是其例也。有与《释词》微异,可存以俟考者,如‘汔’训为‘其’,亦可训为‘期’;‘憗’可训为‘且’,亦可训为‘宁’,是其例也。有其义为《释词》所未述,而犁然当于人心者,如‘其’有‘岂’义;‘固’有‘诚’义,是其例也。有其字为《释词》所未载,而凿然合于古训者,如‘方’有‘将’义,‘方今’有‘向时’之义;‘振’有‘作’义,‘振古’有‘自古’之义,是其例也。然则此书洵足与《释词》相为表里,岂非治小学之士所当宝贵者欤!”《助字辨略》刊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但传播不广,王引之并未获见,《经传释词》未曾参考《助字辨略》,然两书相合处颇多,王书成就亦高乎《助字辨略》,然《助字辨略》自有其特点和价值,刘氏跋语言之甚是。又二书内容各有侧重,所搜辑的词语亦不尽同,刘氏跋语曰:“至于《释词》所述者,上自《九经》、《三传》,下迄周秦西汉之书,而东汉以还,则概从其略。此书所述者,自经、传、诸子、《史》《汉》以外,旁涉近代史书杂说、文字、诗词。盖《释词》以经传为主,故采录不多;此书以助字标名,故胪陈较广,缘体裁小异,斯去取有殊耳。然此书虽搜罗甚富,而断限最严,元曲之词绝不阑入,方音之字,亦不轻收。故详赡而不入于芜,博洽而不流于杂。后之人诚能循其条目,触类旁通,则东汉以后,宋元以前之书,其词气异同均能洞悉,其为功也大矣。”《助字辨略》亦存在严重缺点,如对所收词语往往不能穷源竟委;引证的材料往往并非是最早的;误释之处颇有之,其精审逊于《释词》多矣。是书初刻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有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五年(1855年)刻本,是三本分别称为卢氏刻本、国氏刻本及高氏海源阁本。民国时有文学社据海源阁本所排印之巾箱本。杨树达之弟季常曾刊刻,时在1939年。开明书店亦印过两版。解放后,有中华书局章锡琛校注本,初版于1954年。校注本附《助字辨略索引》,读者可按笔画查字,颇为方便。

猜你喜欢

  • 兰纫词

    一卷。《瓠落词》一卷。清陆志渊(生卒年未详)撰。陆志渊字静夫,号瓠落山人,江苏江阴人。《兰纫词》有三十二阕,《瓠落词》则为六十三阕,共九十五阕。其词颇见工力,其雕琢之处,往往能以平淡见出。如〔望江南〕

  • 画学丛书

    十四种二十八卷。清叶宗娱编。叶宗娱字介福,成都(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原不著编者姓名,而该汇编所收书清张庚撰《国朝画征录》,标“成都叶宗娱介福重校”,清姜绍书辑《无声诗史》题锦江叶

  • 周易辑说明解

    四卷。旧本题宋冯椅(详见《厚斋易学》)撰。四库馆臣认为该书当为《厚斋易学》的别行伪本。其考证说:冯椅原书,《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此本卷数悬殊。这是不相合的第一点。又朱彝尊《经义考》引《中兴艺文志》

  • 借闲随笔

    一卷。清代汪远孙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又号借闲漫士,嘉庆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著有《诗考补遗》、《国语考异发正古注》、《借闲生词》等书。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仅有二十九节,内容主要是经史考辨评论,考

  • 重刊说文解字

    十二卷。明陈大科(?-1625)校刊。大科字思进,号如冈,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市)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累官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后出总督两广,卒赠兵部尚书。此编首列其序,次列许慎自序、许冲

  • 字学同文

    四卷。清卫执谷(生卒年不详)撰。执谷字子觐,韩城(今属陕西)人。此书分为十三目:上类、下类、上下中类、上下左右类,上下左类、上下右类、上左类、下左类、上右类、下右类、左类、右类、左右类。类各统部。这是

  • 丰豫庄本书

    不分卷。清潘曾沂(生卒年不详)撰。潘曾沂,字功甫,号小浮山人,江苏吴县人。嘉庆丙子年(1816)中举人。道光八年(1828),潘曾沂在丰豫庄上试行区种法,总结出《课农区种法直讲》三十二条,讲述区制、播

  • 穀梁废疾申何

    二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曾作《穀梁废疾》,非难《春秋穀梁传》。古文经学家郑玄作《起废疾》驳斥何休。刘逢禄认为《春秋》的微言大义传于公羊家,穀梁氏不传建五始、通三统

  • 思兰堂诗集

    五卷。清曾纪元(生卒年不详)撰。曾纪元字竹麟,湖南湘潭人,清末时在世。此集为曾纪元卒后,其子广武取纪元手稿编次,由王闿运勘订梓行。卷首有王闿运《序》,称“纪元幼时下笔成章,其材志不可限量,以为必有大成

  • 念奴娇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