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一册(吉石盦影印本)。罗振玉影印。书共十页,前影印原刻拓本,后有宣统丁巳中秋罗氏跋。原刻存《礼记·檀弓》残字一百九十八行,除去漫漶不可辨的,还有一百三十余行。与他以前将《周礼》、《孝经》合印在一起,仅存六十行的《檀弓》残字相比较,多出两倍,与山阳丁晏所藏《礼记》二百一十二纸相比,则相差很远。但丁氏所藏虽多,原刻二体,未经摹刻,此书所存虽少,但从原拓影印,则庐山真面目具存,又胜过丁氏所记。按,北宋石经为古今七种石经之一。自来考石经者,多详于熹平、正始、开成、广政诸石经,而略于北宋石经。今考其所刻经数,据《玉海》记载,“仁宗命国子监取《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为篆隶二体,刻石两楹。”又翟灏《四书考异》引李师《圣记》云:“汴梁旧有六经:《论语》、《孝经》石本残缺漫剥,参政也先帖木儿,慨然以为己任,不数月复还旧观。《孟子》七篇犹阙,然欲增置,而期会拘迫,有司请为后图。”又周密《癸辛杂识》云:“汴学即昔时太学旧址。九经石板,堆积如山。合诸文观之,是其所刻为《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凡九经也。”又考其所书字体,据《玉海》,所言,为篆、隶二体。据周密《癸辛杂识》所言,则是一行篆字,一行真字。可见《玉海》所说的“隶”,即隶楷之隶,亦即周密所说的“真字”,原刻为篆、真两体。又考其刻石年月,据《玉海》云:“至和元年八月十六日己酉,以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克继,书国子监石经。”又云“嘉祐三年五月十五日,王洙荐大理丞杨南仲,石经有劳,赐出身。六年二月五日,国子监言,草泽章友直,篆石经毕,诏补试将作监主簿,友直不愿仕,赐以银币。”可见其所刻,从至和元年起,至嘉祐六年完毕。又考其书写石经的人,据朱翌《猗觉寮杂记》云:“本朝石经,胡恢所书。”又杭世骏《石经考异》引钱唐王延年尝考开封石经云:“《宋史》,仁宋命秦王曾孙克继,与朝臣分隶石经。丹阳谢飶善隶,会国子监立石经,召为直讲。”又据《宣和书谱》载,“闽人章友直,工玉著篆法,与杨南仲篆石,刻于国子监。”可见此石经为赵克继、胡恢、谢飶、章友直、杨南仲所书写。经为九经,字具两体,时历八年。所写之字出于名家,皆可考证。但其所刻之经却不知出于何本。可惜丁氏对于他所藏的三百九十余纸,只记存字同异,未录原文,无由详考。现仅从此百数十行影印本中,知道了经数、字体及其刻经年月、写经姓名,此外还从罗氏跋中,知道其碑石,每石六列,每列三十三行,每行十字。仅此而已。

猜你喜欢

  •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

    三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详见《孙氏祠堂书目》。该书是由洪颐煊协助整理的孙氏题跋汇编,叙述古籍版本情况。卷一收录宋版及元版书;卷二收录明版书;卷三收录旧影写本、影写本、外藩本。嘉庆

  • 范鼎卿先生所著书三种

    七卷。清末民国初范寿铭撰。范寿铭字鼎卿,山阴(今属山西省)人。喜金石学,搜罗至广,并详加考证,各为题跋。范寿铭生前未及整理刊印,死后,由顾燮光为之整理而成三种:《循园金石文字跋尾》二卷附《缀学堂河朔碑

  • 张佩渠所著书

    三种,四十三卷。清张调元撰。张调元字燮臣,号寅皋,又字佩渠,郑州(今属河南省)人,嘉庆年间举人。三种为《佩渠文前后集》不分卷、《京澳纂纪闻》二十五卷(考证经史之作,兼记乡邦文献)、《佩渠随笔》十六卷(

  • 近体乐府

    一卷。宋周必大(1126-1204)撰。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授徽州司户参军,淳熙年间累官至右丞相。有《玉堂杂记》,已著录。此编共

  • 周易蕴义图考

    二卷。清朝姜兆锡撰。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条。该书主先天之学,根据图书而推演其错综互变的宗旨,基本上都是推阐旧说。《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别本浚谷集

    十七卷。明赵时春(1509-1567)撰。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属甘肃)人。生平详见《赵浚谷集》(辞目)。是集凡十七卷,诗二卷,赋及杂文十五卷。前有其甥周鉴序。据《明史·艺文志》载“时春集作十

  • 易笏山行状

    一卷。清易顺鼎、易顺豫合撰。顺鼎、顺豫皆清末叶人,生卒年不详。惟知顺鼎著有《经义廷撞》,顺豫著有《易释》。本行状记其父易佩绅生平。佩绅字笏山,咸丰年举人,官至江宁布政使。佩绅以军功起家,而以改革地方政

  • 范文正年谱

    《年谱》一卷,宋楼钥(1137-1213)撰。钥字大防,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平生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乐书正误》、《北行日录》、《攻媿集》等。《范文正年谱

  • 崇川诗集

    十二卷。清孙翔(生卒年不详)辑。孙翔字吕溪,南通州(今江苏)人。辑有《崇川诗集》。此集共十二卷。系辑通州及所属如皋、泰兴、海门三城从宋元到清代的诗。并附以流富。每于诗前必标明诗人姓氏、爵里。后附《补遗

  • 天地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