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田图说
一卷。清杨葆彝(生卒年不详)撰。杨葆彝生活于清光绪时代,编有《大亭山馆丛书》。《区田图说》内容非常简要,主要是列举前人的有关“区田”的论述,对“区田”理论做简单的概括,书中有“区田式”图一幅,也非新作。《区田图说》收在杨葆彝的《大亭山馆丛书》中,《续四库全书提要》也有介绍。
一卷。清杨葆彝(生卒年不详)撰。杨葆彝生活于清光绪时代,编有《大亭山馆丛书》。《区田图说》内容非常简要,主要是列举前人的有关“区田”的论述,对“区田”理论做简单的概括,书中有“区田式”图一幅,也非新作。《区田图说》收在杨葆彝的《大亭山馆丛书》中,《续四库全书提要》也有介绍。
三十卷。清孙星衍(1753-1818年)撰。孙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官至山东督粮道。清代经学家,撰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字访碑录》等。孙星衍此书完成于嘉庆二十年,
六卷、补录 一卷、附录 一卷。明王敬臣(1513-1595)撰。王敬臣字以道,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岁贡生,受业于魏校。敬臣性至孝,其学以慎独为先,尤以标立门户为戒,乡人尊为少湖先生。万历十四年(1
①八卷,首一卷。清王天壁纂修。王天壁字文,安徽桐城人,举人出身,康熙十二年(1673)任阳谷知县。考阳谷旧志,创修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知县刘素,书成于数月之间,难免陋略。再修于万历三十四年(16
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刺取《春秋》前后经文,分别部居。他以方苞《春秋比事》一书便于省记,删其繁复,订正舛误,以经证经,借以发挥经义。该书有清道光七年赵
四卷,首一卷,附录一卷。关文瑛编。关文瑛,字童全,号嗣守斋,籍沈阳,曾任东北师大中文系教授,1966年去世。作者以《通志堂经解》传本渐稀,仿沈豫(1778-1848)《皇清经解提要》的名称,费时三月,
九卷,民国胡仁修,李培枝等纂。胡仁,字寿良,珉州人,民国十四年(1925)任绥阳县知县。李培枝,邑人,清拔贡。明万历县令詹淑创修志乘,纂辑舆图志一部。后毁于兵燹。迨乾隆三十二年(1767)县令陈世盛又
八卷,首一卷。清张凤台等修,刘龙光、王大经纂。张凤台(约1860-1925),字鸣岐,河南安阳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任知县、官制局参议、知府。民国初年,先后任政治讨论会会员,参议院参议,
一卷。清张琦(1764-1833)撰。张琦初名翔,字翰风,又字宛邻,阳湖(今江苏常州)人。道光举人,先后出任章丘、馆陶等地知县,任上均有政绩。工于诗文,擅长书法,舆地之学尤其所长,曾撰《战国策释地》,
六卷。清刘吴龙(生卒年不详)撰。刘吴龙,字绍文,南昌人,雍正癸卯(1723年)进士,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撰有《古参同契集注》等。《周易参同契》一书,始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撰“《参同契五行相
二卷。明胡缵宗(约1521前后在世)撰。胡缵宗生平详见《嘉靖安庆府志》(辞目)胡缵宗游李东阳之门,乃取《东阳古乐府》二卷,以次属和。立题指事,率由李乐阳之旧,亦间有所厘正。凡一百零八首。太康张光孝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