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千山剩人和尚语录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

卷。清代释函可(1611-1659)撰。函可,为清代寿昌(在江西新城今黎川县)禅门高僧宗宝道独弟子。因其弘法而罹难,被发配到东北,于今辽宁省鞍山市附近的千山驻足,开法于千山。函可,人称“剩人和尚”,又因居地千山,故所作语录体佛书题名为《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在此语录中,函可历载他奉佛学法以来的言论和事迹,在一定程度上勾画了他一生的履历。因此,通过函可语录,大体可助于较全面地认识函可其人。因东北僧传语录少见,函可之作在某种意义上,对了解东北佛教在清代的发展情况,仍有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顺治年间刻本,以及《贩书偶记续编》本。

猜你喜欢

  • 畿辅水利四案

    不分卷。潘锡恩撰。潘锡恩,(?-1867),字芸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侍读学士、光禄寺卿。道光五年(1825)命以道员发往南河,补淮扬道。次年授南河副总督。后累迁至兵部、吏部侍郎

  • 海涵万象录

    四卷。明黄润玉(详见《四明文献录》条)撰。此书由黄润玉之孙黄溥辑录而成,内容均为其平日言论,共四卷,分四十类。其中间有新意,但舛误者也不少。如引礼公子之子孙有封为国君则世世祖是人,遂谓宋太祖当居始祖庙

  • 周易丁氏传

    二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丁氏即汉景帝时梁孝王将军丁宽,字子襄,据《汉书·儒林传》说宽受易于田何,“作《易说》三万言,训诂举大谊而已”。《汉书·艺文志》易家中有丁氏八篇,《隋书·经籍录》不著录,概早佚

  • 练阅火器阵纪

    一卷。清薛熙撰。薛熙字孝穆,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此书所载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江南提督张云翼教练炮弩之事。书中所载诸般火器及军中诸般阵法颇为详尽。对研究清初军事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

  • 密勿稿

    三卷,毛纪撰。毛纪(1463-1545),明山东掖县人,字维之,号峰逸叟。成化丁未(1487)年进士。正德(1506-1521)中以吏部左侍郎迁礼部尚书,寻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嘉靖(1522-15

  • 补侍儿小名录

    一卷。宋王铚(生卒年不详)撰。王铚字性之。汝阴(今安徽省,阜阳县)人,故自称汝阴老民。大约宋钦宗靖康年间在世。绍兴初年诏给札奏御,为枢密院编修官。曾撰《七朝国史》,但书竟不传。还著有《云溪集》八卷,《

  • 易经详说

    无卷数。清冉觐祖撰。冉觐祖字永光,中牟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改庶吉士。该书兼用程《传》、朱熹《本义》,认为朱子分象占,程《传》说理,二书不可偏废,所以兼取二家之说,写时低一格以别于经文。又采

  • 余力稿

    十二卷。明徐贯(约1470前后在世)撰。徐贯字元一(或作原一),淳安(今浙江淳安县)人。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余力稿》。是集为徐贯本人编定,由其子徐颐初刻于舒城。前有弘治十二

  • 居业录

    八卷。明胡居仁(1434-1484)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祐(1465-1528)编辑成书。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今属江西)人。师事吴与弼,不求功名,筑室山中,以讲学为事,寻主白鹿书院。著

  • 金丹大要

    十卷。元陈致虚(详见《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撰。《金丹大要》,全称《上阳子金丹大要》。金丹二字,其源出于《周易参同契》:“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之语。唐人专以金石炉火炼丹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