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村诗集

南村诗集

四卷。明陶宗仪(1316-?)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四卷、《南村辍耕录》三十卷、《沧浪棹歌》一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南村诗集》卷一为古诗,卷二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三为七言律诗,卷四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毛晋尝刻入《十元人集》。刘体仁《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今考《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瑛随于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陶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毛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陶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有为之事,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所作。其编次年月,颇为无序,殆杂收遗稿而录之。其诗平实顺畅,虽受元末纤秾风气的影响,但格力遒健,在明初,颇有影响。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毛晋汲古阁刊本(收于《元人十种诗》)行世。

猜你喜欢

  • 法言集注

    十卷。宋司马光(公元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外。退居洛阳

  • 鲁府秘方

    四卷。明龚廷贤(生卒年不详)撰。又名《鲁府禁方》。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世代业医,其父龚信,曾任太医官,弟龚器,侄樊官,皆为医官。龚氏承家说,又访贤求师,常与名家共同研讨医

  • 二冯评点才调集

    十卷。清冯舒(1593-1649)、冯班(1604-1671)评点,由其侄冯武合刊。冯舒字己苍,号默庵,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清初为人构陷,死于狱中。后人辑有《默庵遗稿》。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冯舒胞弟

  • 易纬是类谋

    一卷。“是类谋”也作“筮类谋”。《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马端临《经籍考》著录一卷,郑康成注。此书全部用韵语编辑而成,古质错综,另为一体。《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各书引其文甚多。四库馆臣将其与《

  • 学庸窃补

    九卷。清陈孚撰。陈孚字石美,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是书首有简亲王、孙嘉淦、潘思榘、程景伊、刘于义诸序、陈孚自序及附记十三条。篇首又有提要,大率以朱子为宗,对《四书大全》中所载诸家之说,采其析理精当

  • 熊学士诗文集

    三卷。清熊伯龙(1619-1670)撰。熊伯龙,字次侯,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人。顺治五年(1648)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历官浙江乡试正考官、提督顺天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熊伯龙自

  • 六书赋音义

    三卷。明张士佩(生卒年不详)撰。士佩字澽滨,韩城(今属陕西)人。嘉靖丙辰(1556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此书取《洪武正韵》所收诸字,按偏旁分为八十五部,每部皆访梁周兴嗣《千字文》作四言韵语连贯之

  • 经解

    五卷,经义杂著一卷。清黄文澍(生卒年不详)撰。文澍字雨田,一曰谷田,又曰谷亭,丰城(今江西丰城)人。除此二书外,还著有《童子问》、《敬义录》等。此书于每卷首题有“桃谷山房稿”字样,其侧下又注有“石畦集

  • 历朝通略

    四卷。元陈栎(1252-1334)撰。陈栎字寿翁,休宁(今属安徽)人。学宗紫阳,学者称为定宇先生。延祐初,乡试中选,不赴礼部试,教授乡里数十年,宋之后,隐居著书。晚年称东阜老人,卒年八十三岁,著有《尚

  • 苍莨集

    二十一卷。清孙鼎臣(1819-1859)撰。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善化(今湖南长沙)人。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著为书论,其言明达适治体。以论事切深。时不能重用,告假归。孙鼎臣工诗与古文,有《畚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