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村诗集

南村诗集

四卷。明陶宗仪(1316-?)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四卷、《南村辍耕录》三十卷、《沧浪棹歌》一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南村诗集》卷一为古诗,卷二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三为七言律诗,卷四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毛晋尝刻入《十元人集》。刘体仁《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今考《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瑛随于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陶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毛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陶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有为之事,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所作。其编次年月,颇为无序,殆杂收遗稿而录之。其诗平实顺畅,虽受元末纤秾风气的影响,但格力遒健,在明初,颇有影响。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毛晋汲古阁刊本(收于《元人十种诗》)行世。

猜你喜欢

  • 中庸绎蕴

    三卷。清胡笴撰。笴字东潭,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卷首有笴自序。序中称《朱子章句》依文训义,言简意赅,真能阐发《中庸》,但未尽《中庸》之蕴。其又认为,并非《章句》不足以尽《中庸》之蕴,而是《中庸》之

  • 春秋释地韵编

    六卷。清徐寿基撰。寿基字桂珤,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著有《经义县解》、《甲子纪年表》、《玩古》、《续广博物志》、《旷论》、《酌雅堂骈体文集》等。《春秋释地韵编》卷首为《地名汇览》,将春秋时周及列国

  • 古事比

    五十三卷。清方中德(生卒年不详)撰。方中德字用伯,桐城(今地不详)人。此书以古事之相类者,排比成编。但征引虽广博,也难免遗漏。如父子一门,分世业和世经术。书中以世业属之随会、士匄、王羲之、王献之。以经

  • 春秋说略

    十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懿行通经学,尤深于小学。该书于乾隆壬子(1792)脱稿,乙卯(1795)校订,嘉庆乙丑(1805年)读法坤宏《春秋取义测》,复加以校订,可见用力之勤。作者在《叙例》

  • 滋溪文稿

    三十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属河北)人。累官肃政廉访使、集贤侍讲学士、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等。其藏书之所名滋溪书堂,故名集。原稿三十七卷。诗七卷,文三十卷。诗稿七卷已佚

  • 苑洛志乐

    二十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邦奇字汝节、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是书首取《律吕新书》为之直解,凡二卷。前有邦奇自序,后有卫淮序。第三卷以下乃为邦奇所自著。其于律吕之原,较明人所得为密

  • 航澥遗文

    见《航澥遗闻》。

  • 宫室考

    十三卷。清任启运(1670-1744)撰。启运字翼圣,居近古钓台,也称钓台先生。江苏荆溪(今宜兴)人。雍正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乾隆时历官中允、侍讲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官至宗人府府丞。精理学,宗朱熹

  • 南充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袁凤孙修,陈榕等纂。袁凤孙,嘉庆十八年(1813)任南充县知县。明嘉靖年间,豫章刘侯、石溪韩司马同声相应,毅然秉笔修志,然其本今已不存。嘉庆十八年,袁凤孙掌南充后,为修志乘,广为搜集,

  • 竹居集

    一卷。明王珙撰。珙,字廷珪,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均不详。此编为王珙诗集。观其诗,多用洪武正韵,是受当时作诗趋势影响所致。诗内容大致出入于月泉、吟社一派遗韵。虽诗中偶有秀丽之句,但篇幅单薄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