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南宋谢维新(生卒年不详)、虞载(生卒年不详)撰。谢维新字去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学生,自署曰胶庠进士。虞载字子厚,与谢维新同里。本书成于宝祐丁己。书前有谢维新自序。后有莆田守黄叔度的跋。跋称:维新应友刘德亨之托而编此书。总目之后又有跋云:昨刻古今备要四集,盛行于世,但门目未备,再刻外集。未署姓名,可能即刘德亨所题,叙外集成书过程。本书前集以天地万物等自然现象为主,分天文、地理、岁时、气候等四十门,下又分四百九十一子目;后集以典制职官为主,分君道、臣道三公、三少等四十八门,下又列四百一十六子目;续集以姓氏称谓为主,分姓氏、民族、名称、名字、称呼、忌讳六门,下又分五百七十子目;别集以廓邑建筑为主,分都邑、城守、桥道、关津、乡井、宫室六门,下又分四百一十子目;外集分十六门,下分四百三十子目;全书共三百六十六卷,一百一十六门,二千三百一十七子目。每类首为总论:每作源流,或作沿革,或作考索、或作备要、或作发挥、或作备考。次为事类,序抄经史百家。后为诗集,辑录诗文韵语。引书皆兼及宋代,并注明出处。所引最为详悉。唯郡县、山川、名胜等,因祝穆的《方舆胜览》记述详备,本书不再记载。《四库全书总目》称:“虽不及《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诸书皆根柢古籍,元元本本。而所采究皆宋以前书,多今日所未见。宋代遗事佚诗,如苏轼咏雪诗,以富贵势力分四首,为本集所不录者,亦往往见于此书。”所以,清厉鹗作《宋诗纪事》多采用了此书的内容。另外,宋代的官制也最为冗杂,而《宋史》也不过仅存其名称,甚至当时的诗文中所称,也不知为何官。唯此书“后集”所记,条列分明,可供考证。此书宋本今已不传。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锡山华氏会通馆活字板印本、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衢夏相摹宋刊本、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锡山秦烁补刻三衢夏相本、《四库全书》本、1971年台北新兴书局影印摹宋本,四册。

猜你喜欢

  • 浮石禅师语录

    十卷。清代释通贤(生卒不详)撰。通贤,俗姓赵,字浮石,当湖(今地不详)人。生有奇特禀性,厌烦薰腥。稍长萌发出家之念,十九岁在越南削发出家,归回故里后,因其父母以独生子苦留,稍又蓄发。后转投佛门,于武原

  • 王制集说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分撰两戴记章句凡例》)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

  • 仪礼管见

    三卷。清褚寅亮(1715-1790)撰。寅亮字搢升,号鹤侣,长洲(今江苏长洲)人,乾隆十六年(1751)赐举人,官至刑部员外郎。书首有王鸣盛序大抵称,治《仪礼》之人极少,盛传于世者只有敖继公之书。而敖

  • 嘉定县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清程其珏修,杨震福等纂。程其珏,字序东,江西宜黄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知县,光绪四年四月任嘉定县知县,五年十月回任。杨震福,字子敷,又字声伯,

  • 清秘述闻补

    二卷。清钱嘉福(详见《清秘述闻续》)撰。作者曾据《清秘述闻》体例编成《清秘述闻续》一书。后因宗室乡会试题目及首名,以及奉天府府丞例兼学政事,为《清秘述闻》所未载,故合王家相(详见《清秘述闻续》)等所辑

  • 牧令书钞

    一卷。附蒋凝学行状一卷。清蒋德钧编。蒋德钧,湖南湘乡县人,陕西布政使蒋凝学之孙。蒋凝学(?-1878),字之纯,湖南湘乡县人。咸丰五年(1855)起随曾国藩领导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因多次与太平

  • 经济文抄

    十一卷。明张文炎编。籍里见《玉屑斋百家论抄》条。此书杂选明代之文,分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凡例谓取便举业,非当今急务,则博雅新闻,其详略并无轩轾。盖其书本为场屋对策设,间或足资考证,而冗杂者居多。《四库

  • 十三经歌诀标射谱

    二卷。清杨裕藻撰。裕藻字献堂,山东滕县人。是书为便于初学切字而作。所收《十三经》及《四书》之字凡六千七百三十二字,不见经传之字凡九千九百九十字。按四声制谱,各以三十六字母领之。其标射云者,凡两字之切,

  • 七十二候表

    一卷。清罗以智(生卒年不详)撰。罗以智,字镜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具体事迹不详。表前有道光丁酉(1837)戊戌(1838)间庄仲方、姚元之、胡敬诸人序,后有道光十九年(1839)项名达、光绪六年(

  • 远壬文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经子臆解》条)撰。此书乃是王世懋训导子弟之作。书中屡次强调对子弟过于亲狎之害。语言深入浅出,切中物情。是一本很好的教育子孙后代之书。书后有王三锡、钱顺德为之作的跋以及王世懋自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