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

一卷,又称《古今画品》。南朝齐之谢赫(?-532)撰。姚最《续画品录》称谢赫工画人物,“不俟对看”,只需“一览”,便归室操笔,却能“目想毫发,皆无遗失”,在当时很被推崇和仿效。谢赫有《安期先生图》、《晋明帝步辇图》流传于世。《古画品录》首先指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功用;其次具体而细致地阐述了绘画“六法”的详细内容,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也是谢氏品画的基本准则,且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誉之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一直为历代画家、批评家、鉴赏家所遵循。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古画品录》在此原则指导下,对自三国之吴至南朝之齐期间二十七位画家有详尽品评。谢氏在《古画品录》中分二十七位画家为六品,论其优劣。其中第一品共五人,推陆探微为首,曹不兴、卫协等紧随其后;第二品有三人,顾骏之、陆绥、袁茜不分上下;第三品共九人,其中包括顾恺之;第四品亦五人,第五品三人,第六品二人。《古画品录》因断代短暂,年代较近,而缺乏历史性的宏观审视,故品评之优劣难以服众,以至后代画评大家多有微词。如南朝陈之姚最就认为谢氏所评多失其实,尤其是将陆探微列为第一品,而将蜚声画坛的顾恺之列入第三品,屡被后人议起。但是,谢赫品评绘画的“六法”之说却因其精深的艺术概括性而一直被后人所共重,独呈异彩,故《古画品录》在绘画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古画品录》有明刊本、《津逮秘书》本、王世贞《画苑》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本、《美术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愿为明镜室词稿

    二卷。清江顺怡(约1862年前后在世)撰。江顺怡字秋珊,自署愿为明镜室主人,安徽旌德人。顺怡尝撰《词学集成》,亦明于词之源流派别者。此集以流畅之笔,写抑郁之怀,然往往露而不蓄,意尽于辞。集中多追和饮水

  • 皇华集

    二卷。《续集》一卷。明翰林院修撰。本书系明赴朝鲜使臣与其藩臣之唱和集。正德十六年(1521),唐皋、兵科给事中史道以颁明世宗即位诏奉使朝鲜,与其藩臣日有唱和。朝鲜国王李怿特命书局编成此集。本书卷首有嘉

  • 西夏记

    二十八卷。近人戴锡章撰。编年史西夏史书。锡章字海珊,开县人。曾入史馆任职。赵尔在是书序中称“纪盖本张氏鉴《西夏纪事本末》、吴氏广成《西夏书事》、陈氏昆《西夏事略》而增辑之者,益以丛刊搜猎之广使一代得失

  • 礼记外传

    一卷。唐成伯玙(详见《毛诗指说》条)撰。清张幼伦(生卒不详)注。幼伦吴郡人,事迹均无考。是书仿《白虎通》体例,就古礼制发挥义蕴,各有依据,大致以郑学为宗。而其论“寿过百二十为失归袄怪”,论“五运”涉及

  • 淮海词

    一卷。宋秦观(1049-1100)撰。秦观字太虚,又一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编修等职。后被贬出京,又因哲宗病逝,重返政坛,由

  • 钦定军次实录

    一卷。清洪仁玕(1822-1864)撰。其生平详见《开国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辞目)。该书专录仁玕诗文,可称为宝制第二集。书前有刘忠、吴文彬等六人作序,书中诗主要是写辛酉年(1875年)春天,作者奉旨

  • 康熙字典

    四十二卷。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命大学士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与翰林院官员共三十人合撰,历时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原名《字典》。其编纂

  • 师觉授孝子传

    一卷。清黄奭辑。刘向《孝子传》、《隋唐志》皆不著录。《法苑珠林·忠孝篇》把郭巨、丁兰、董永、大舜四事并称为刘向《孝子传》。黄奭所辑仅存大舜、董永、郭巨三事。《隋志》载晋辅国将军萧广济撰《孝子传》十卷,

  • 说文经字考

    十二卷。清周学汝(?-1862)撰。学汝初名学濂,字礼传,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攻陷湖州,与在籍道员赵景贤同日被杀。治许郑之学,曾校定虞世南《北

  • 湘行记

    一卷。清彭而述撰。彭而述,详见《桂阳石洞记》。康熙五十八年(1719),彭而述莅临湖南提学,由长沙至衡州湘江,共历五个月。此记专纪沿途见闻,故以湘行为名。该记辨潇湘流域至严且晰,记沿江风景,两岸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