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经解汇函二十三种

古经解汇函二十三种

一百二十六卷。清钟谦钧编。钟谦钧,生卒年不详,字云卿,湖南巴陵(今岳阳市)人。官至两广盐运使。汇刻宋、元以前经学家说经之书,始于康熙年间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笃志于经学、史籍,与徐乾学搜集宋元以后诸儒说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一千八百余卷。嘉庆、道光年间,浙江嘉兴经学家钱仪吉任教于大梁书院时,因旧籍流传在大梁很少,便出所藏经籍,补刊《通志堂经解》未刊之书,得四十一种,名为《经苑》。此书搜罗宋元以来诸家解经之书汇集而成,而辑刊汉魏已佚之书者则有马国翰、黄奭、洪颐煊诸家。《古经解汇函二十三种》为钟谦钧官两广时所刻。此书似仿黄奭《汉学丛书》的体例,在前人基础上,继续汇刻经解之书,其中《周易》十二种,《尚书》一种,《诗》二种,《春秋》五种,《论语》二种。同治十二年(1873)刻成,版藏于广州粤秀山菊坡精舍。书中自序云:“恭阅《四库全书总目》,自《十三经注疏》上,凡经部著录唐以前之书,尽刻之。唯提要定伪作者不刻,通志堂已刻者不刻,近儒有注释刻入《皇清经解》者不刻。所刻诸书,昔人刊本不一,今择善本,校而刻之。”然入选之书欠精、刻工也太粗糙。目录:宋王应麟集、清惠栋增补补遗、清孙堂辑《郑氏周易注》三卷,吴陆绩撰、明姚士粦辑、孙堂补《陆氏周易述》一卷,唐李鼎祚辑《周易集解》十七卷,唐史徵撰《周易口诀义》六卷,《易纬八种》,《乾凿度》二卷,《坤凿度》二卷,《稽览图》二卷、《辨终备通卦验》二卷,《乾元序制记是类谋坤灵图尚》,汉伏胜撰、陈寿祺辑校《书大传》三卷,陈寿祺撰《前州序录》一卷附《辨讹》一卷,汉韩婴撰《韩诗外传》十卷,吴陆玑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汉董仲舒撰、清凌曙注《春秋繁露》十七卷,晋杜预《春秋释例》十五卷,唐陆淳纂《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三卷,《春秋集传辩疑》十卷,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论语集解义疏》十卷,韩愈、李翱同注《论语笔解》二卷,魏郑小同撰《郑志》三卷、附补遗。有清同治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两苏经解七种

    四十一卷。宋苏轼(详见《易传》)、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此编收录了苏轼书两种:《东坡先生易传》九卷,此书申王弼之说,多切人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

  • 冥通记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十八卷。宋陈言(1131-1189)撰。陈言,字无择,南宋初青田(今属浙江省)人,精于方脉之学。此书成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后改此名,简称《三因方》。所谓三因,即内因,

  • 亦为堂集

    四卷。明史孟麟(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史孟麟,字际明,号玉池,江苏宜兴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崇祯初,追赠礼部右侍郎。著有《亦为堂集》。孟麟为官持正不阿,屡忤权贵

  • 韬光庵纪游集

    清释山止(生卒年不详)撰。山止,僧人,康熙时为西湖韬光庵住持。初,唐代沙门韬光与白居易相与唱和,后人因以韬光而名其庵。韬光庵座落于山中胜地,历代游人多为题咏。山止搜集从唐到清朝古今体诗500多首。其中

  • 临湘县志

    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恩荣等修,朱俊彦等纂。恩荣,长白人,曾任临湘县知县。朱俊彦,湘潭人,教谕。临湘,后唐始设县,邑志则创修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曾重修县志。此志则续康熙志,为第三次纂修。《临湘

  • 四书小参

    一卷。附问答一卷。明朱斯行撰。斯行字道之,署籍西陵(今湖北黄冈县西北)。是书以禅理说经,慧舌澜翻,时生妙悟。其中有说理极精,足以补旧训之不及。如解“格物”,谓“格训至,亦有潜孚之意。如远人格,君心格,

  • 香乘

    二十八卷。明周嘉胄撰。周嘉胄,字江左,扬州(今江苏扬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香乘》。是书初成于万历戊午(1618)年间,当时全书只有十三卷,书前有李维祯序言一篇。后来,作者认为是书简略,疏

  • 广学类编

    十二卷。英国唐兰孟(生卒年不详)编辑,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吴江任廷旭同译。《广学类编》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杂识类书籍,全书共分十二卷,卷一史事,卷二地理,卷三文学,卷四格致,卷五算学,卷六商务,

  • 青芙蓉阁诗钞

    三卷。清陆元鋐(生卒年不详)撰。陆元鋐字乡石,浙江桐乡人,生平事迹待考。《诗钞》序中称“乡石先生校书秘阁……出典大郡”,可知其人曾任职于京师,后转任地方官。人评其《诗钞》:“体裁毕备,风神多姿,其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