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交涉公法论
十六卷。英国Phillimore撰。英国傅兰雅口译,清俞世爵笔述。是书原名《国际法注解》,共有十二卷:初集四卷论“国与领土”,二集四卷论“平时公法”,三集四卷论“战时公法”。咸丰四年(1854)初刊,咸丰七年续刊,同治九年(1870)复刊。译本刊于光绪二十年(1894),并将原书卷九分为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四卷,原书卷十分为卷十三、卷十四两卷,原书卷十一、卷十二改为卷十五,卷十六。是书后有校勘记,附同名异译文字于后,可为不同译名对照。有江南制造局本。
十六卷。英国Phillimore撰。英国傅兰雅口译,清俞世爵笔述。是书原名《国际法注解》,共有十二卷:初集四卷论“国与领土”,二集四卷论“平时公法”,三集四卷论“战时公法”。咸丰四年(1854)初刊,咸丰七年续刊,同治九年(1870)复刊。译本刊于光绪二十年(1894),并将原书卷九分为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四卷,原书卷十分为卷十三、卷十四两卷,原书卷十一、卷十二改为卷十五,卷十六。是书后有校勘记,附同名异译文字于后,可为不同译名对照。有江南制造局本。
一卷。宋吴渭(约1298年前后在世)编。吴渭,字清翁,号潜斋,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两县)人。尝官义乌令。入元后退居吴溪,立月泉吟社。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十四年(1287)间,征赋春日田园杂兴
二十五幅,上谕诗序一幅。清舒赫德等撰。舒赫德(1710-1777),清满洲正白旗人,舒穆鲁氏,字伯容,别字明亭。清雍正时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乾隆间历任御史、尚书等职,三十八年(1773)晋升武英殿大学
四十卷。本书系康熙五十四年(1715)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钦定。词起源于唐而大盛于宋,但唐、宋两代皆无词谱;因为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声独造,为世所传,如霓
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约1186-约1262),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一说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著名目录学家。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台州知州,
二卷。宋王铚撰。王铚字性之,自称汝阴老民,汝阴(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初,官迪功郎,权枢密院编修,曾被诏为京官,罢归后每日吟咏,学者称雪溪先生。著有《侍儿小名录补遗》(已著录)。《雪溪集》等
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楷字元子,镇海卫(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楷博综群书,尤邃经学。天启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间迁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杨嗣昌夺情入阁,楷劾之,忤旨贬二秩。福王命掌都
十六卷,清李重发修,高日华、联丰增修,刘汉镇增纂。李重发,云南鹤庆州人,进士,道光五年(1825)任知州。高日华,号蔚青,云南昆明人,进士,光绪八年(1882)任知州,倡修州志未成,移置柳城,不及一月
十六卷。清李渔(详见《十二楼》)撰。长篇小说。因以前秦(十六国时期)苻坚时苏若兰的回文诗为情节线索,故题《合锦回文传》。故事发生在唐代:襄州梁孝廉之子梁栋材七岁即能解家藏的半幅苏若兰回文诗,被太守柳公
十三卷。清任启运(1670-1744)撰。启运字翼圣,居近古钓台,也称钓台先生。江苏荆溪(今宜兴)人。雍正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乾隆时历官中允、侍讲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官至宗人府府丞。精理学,宗朱熹
不分卷。清顾观光撰。顾观光字尚之,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四库总目》所载《吴越春秋》共十卷,是元大德十年所刊行的版本。据《隋书·经籍志》所记,该书原有十二卷,今仅存十卷。顾观光校勘时并不言是何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