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

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

四卷。清时庸劢撰。时庸劢,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庸劢潜心声韵学,折衷清王念孙、段玉裁、严可均、姚文田、孔广森、苗夔、朱骏声、张惠言诸家学说,分古韵二十部。推崇戴震、孔广森阴阳对转说。拟仿顾炎武《音学五书》体例,著《音学十书》:《声谱》、《声说》、《声部》、《声正》、《声表》、《均析》、《均通》、《均衷》、《均汇》、《均剩》。不过仅刊行前二种。《声谱》二卷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此书根据古韵二十部安排以《说文》为主的谐声字一万三千九百一十六个,一千一百四十八声。二十部次序为阳声十部:一阳、二东、三冬、四蒸、五青、六真、七文,八元、九侵、十炎(谈);阴声十部:一鱼、二侯、三幽宵、四之、五歌支、六至、七微、八祭、九挚、十。此书主《说文》,但不囿于《说文》。时庸劢特别注重辨析《说文》的谐声字,间采古器铭文以辩正许说之不合古者。但此书仍有不少地方存在着承袭相沿之误。《声说》二卷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此书在辨析文字形体结构的同时兼考其古声。书对《说文》中谐声有疑误的四百余字进行详细考辩,据文字形体以求其声,也按古韵二十部安排。字下兼收许慎、徐谐、顾炎武、江永、钱大昕、段玉裁、朱骏声、王筠、吴大澂等人之说,断其是非。除了对经传异文,同谐声之字参互比较考辩外,并能兼采彝器铭文以正字形相传之讹。此书所考大部分言之有理,但也有少数地方仍为《说文》所拘,或受材料限制,所说仍不可信。《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目录:《声谱》二卷,《声说》二卷。有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删补颐生微论

    四卷。明李中梓(见《内经知要》)撰。作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总结出一些观点,多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阴在

  • 钦定历代纪事年表

    二百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书。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布衣袭士炯献历代年表,所载至隋而止,乃先后诏工部侍郎周清源、内阁学士王之枢重修,相续成书。该书所载史事上起帝尧元载甲辰,下迄

  • 铜人针灸经

    七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该书《提要》以为此书即宋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人离析为七卷。又有人考证为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中《针经》而成六卷,另附唐人佚名之撰《针灸禁忌》一卷。本书卷一论

  • 经书性理类辑精要录

    六卷。清代王士陵撰。王士陵见《易经纂言》。全书摘录《四书五经》及《性理大全》中有关“性理”方面的论述分类编辑而成,分五类(“道体”、“为学”、“为政”、“实履”、圣贤”)、四十三个子日,其间还附有作者

  • 经字辨体

    八卷。清邱家炜(生卒年不详)撰。家炜字彤伯,号莲舫,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嘉庆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湖南沅州府知府。其他著述不详。本书是家炜为官沅湘时,因课士校艺,依据六书之义而作。书

  • 临野堂文集

    十卷。清钮琇(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钮琇,字玉樵,江苏吴江人。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拔贡生,历知河南项城县、陕西白水县,兼摄沈邱、蒲城事,后为广东高明县令。卒于官,数年后方得归葬故里。一生颇多

  • 洛如诗钞

    六卷。清朱彝尊(1629-1709)选录,陆奎勋(1663-1738)编次。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属浙江)人。少致力古学,博极群书,客游南北以收剔金石。明清易代之际,曾

  • 虞夏赎金释文

    一卷。清刘师陆撰。刘师陆,字青园。官上荆南道。书前有同治十二年(1873)鲍康序。书中所释古币,仅旧时所谓虞一釿、安邑与乘马币三种,十二品。对虞一釿币,谓釿有断剂之义;于安邑币,谓安邑为舜创之,而禹因

  • 古音略例

    一卷。明杨慎撰。是书取《易》、《诗》、《礼记》、《楚辞》、《老子》、《庄子》、《荀子》、《管子》等书有韵之字,标为略例,如《易》例:“日昃之离”,“离”音“罗”,与“歌”、“嗟”为韵;“并受其福”,“

  • 杜主开明前志

    五卷。后志八卷。清孙澍撰。孙澍,字雨田,一字子皋,清代四川郫(今四川郫县)人。《杜主开明前志、后志》一书是记载东晋时蜀国国主杜宇与开明的事迹。有关二人的事迹,东晋人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曾有记载,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