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中往哲记

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撰。“续记”和“补遗”黄鲁曾(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曾官礼部主事,著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十余种,《吴中往哲记》记载明初苏州府人物,自“勋德”至“冠衲”分七类,共记41人。黄鲁曾,字得之,也是吴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举人,仕履不详。《续吴中往哲记》自“忠节”到“散逸”分十七卷记载苏州府人物40人,《续吴中往哲记补遗》自“审进”到“释行”分十九类记载功苏州府人物31人。三书所列各人物小传,寥寥数语,难见端详始末,且考核时有不精,至为伪谬,难为信史。该书现存有明嘉靖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吉籍善本书目》。

猜你喜欢

  • 春秋经解

    ① 十三卷。孙觉(1028-1090)撰。孙觉字莘老,高邮(今属江苏)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孙觉早年师事著名经学家胡瑗,从胡氏受《春秋》学,后中进士,累官至右正言。王安石与孙觉原是好友,遂引用之,欲其协

  • 春秋古经说

    二卷。清侯康(1798-1875)撰。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今广东番禺)人,道光时举人,著名学者。博学好古,通经史,除《春秋古经说》外,还著有《穀梁礼证》、《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续》、

  • 四书外注先儒考

    一卷。清汤志伊撰。汤志伊字不详,陕西咸宁县(今陕西长安)人。志伊博学能文,精于考据,对经学喜崇宋人之说,曾对《四书外注》的诸先儒,考其生平事迹,名为《四书外注先儒考》,其精博详考,不亚于当时江右的汉学

  • 孝经古今文传注辑论

    一卷。清吴大廷撰。吴大廷字桐云,湖南沅陵人。咸丰五年举人,官至台湾道。吴大廷认为,孝经古文、今文只是在文字的增减、章句的分合上所传略有不同,而大义原本一样。于是依照吴隆元孝经之本的体例,对所集唐玄宗、

  • 楚范

    六卷。明张之象(1496-1577)撰。张之象字元超,号同鹿,吴县(今属江苏)人。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有《太史史例》、《楚骚绮语》、《彤管新编》、《唐雅》、《唐诗类苑》、《古诗类苑》等书。本书共

  • 诗缉

    三十六卷。严粲(生卒年不详)撰。严粲字坦叔,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清湘令,有《诗集》一部(见《宋史·艺文志》)。《诗缉》是南宋时代较有影响的尊序派的代表作之一,与吕祖谦《吕氏家塾

  • 天全州志

    八卷首一卷,清陈松龄纂修。陈松龄,福建人,举人,曾任天全州知州。天全州旧无志,兹编为首创。《天全州志》咸丰八年(1858)刻本。共八卷,分为:卷,序、凡例、目录、诸图、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卷

  • 周易补疏

    二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多所创见。其以王弼之学,虽尚空谈,而以六书通假来解经,尚未远于马郑诸家。此书系为订正孔颖达《周易正义》之舛漏。颇能补孔氏正义之失,有参考价值。其自序称“弼或可由一隙贯通”

  • 宗徒列传

    不分卷。意大利人高一志(1566-1640)撰。高一志为意大利耶稣会士,1605年到南京传教,1640年死于山西。著有《空际格致》等书。此书是其《圣人行宝》七卷(历述天主教宗徒、教皇、殉教人及其它诸名

  • 妙法莲华经义记

    二十二卷。梁代释法云(生卒年不详)撰。法云,俗姓周,义兴阳羡(河北省)人。晋平西将军之七世孙。七岁出家,更名法云,从师住庄严寺,为僧宝亮弟子。十三岁始受业太昌僧宗庄、严僧达,且经且论,四时游听,寒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