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解

周易参同契解

三卷。南宋陈显微(生卒年不详)撰。陈显微,字宗道,号抱一子。淮阳(今河南省)人,临安佑圣观道士。撰有《周易参同契解》、《玄圣篇》、《显微卮言》、《神仙养生秘术》、《文始真经言外旨》等。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或以内丹解,或以外丹注。主内丹者认为乾坤是自身的天地,坎离为自身之日月,以神运自身精气结而成丹。主外丹者强调乾坤鼎炉,运火炼烧五金八石之类而求汞铅真宝。五代后蜀彭晓撰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他于前序中说,魏伯阳得《古文龙虎经》(即《金碧古文龙虎上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因自觉未尽纤微,又作《补塞遗脱》一篇,继演丹经之玄奥。彭晓还制有《明镜图》,以明《参同契》之旨。陈显微认为彭晓注本是诸注中的善本,所以他据彭晓所述,常引《金碧古文龙虎经》之语解《周易参同契》。据陈显微自序,他认为一物一身为一乾坤,而人的一身,阴阳、性命、魂魄、寤寐、动静、生死之类都是由一而生二;认为修金丹是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之妙道,丹是会乾坤、交坎离、簇阴阳、合男女使二者又变而为一。以至九宫、八卦、七政、六位、五行、四象、三才之生于二,而又都归于一,然后会于丹。认为金是五行之极数,五行相生至金而极。即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最后生备有五行之气。认为金之为宝,熔之得水、击之得火,其柔象木,其色象土,水火土木四种性质俱备,所以历万年而不朽,经百炼而更坚,是刚建纯阳的至宝。天得纯阳,所以称乾为金,一得纯阳叫金丹,神得纯阳叫金仙。认为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修炼金身不坏之体就是此道。后世道学者对此书极为推重,多将其与彭晓注本相比较而评说,郑伯谦认为彭晓本其注文虽详,而真机尚隐。称当时俗解以旁门附会,视彭益舛,贻误后学,不足以观。认为陈显微本训解“言入微而义释,辞不费而理彰”(见此书《原序》)。王夷认为彭晓本只有“首《序》与《明镜图》得魏公之旨。”而陈显微之解“犹《春秋》之有《左传》,又得杜预为之解也。”(见此书《后序》)清代学者称此书诠释详明,在《参同契》诸注中尤为善本,是尽言内丹的一家。近代学者研究《参同契》也多以此书为参考典籍。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荆楚修疏指要

    七卷。清胡祖翮撰。胡祖翮,字伯钦,宜城人,道光进士。《荆楚修疏指要》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为五卷、卷首二卷。其谓平天下之道,不外用人理财两大端。而理楚之财,则必以治江汉为要务。江汉治、堤防固,而

  • 清江二家诗

    四卷。明熊逵编。熊逵,清江(今属江西)人。本书选录编者之乡里孙伟、敖英二人之诗。孙伟,字朝望,号鹭沙;生卒年不详。弘治壬辰进士,官至鹤庆府知府。敖英字子发,生卒年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

  • 五华纂订四书大全

    十四卷。清孙见龙撰。见龙字叶飞,号潜村,乌程(今浙江吴兴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该书乃作者执掌云南五华书院时所辑,故而以“五华”为名。孙氏匡正《四书大全》之错讹,纠正其偏

  • 易经大旨

    四卷。明唐龙(1477-1546)撰。龙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襄,事迹见《明史》本传。该书是他提学陕西时所作,专为举业而设,所以选择科场试题加以解释,

  • 柏乡魏氏传家录

    二卷,附《家约》一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本书全是裔介教诲开导子孙晚辈的语言,内容多为讲解如何应试科举的诗文。所附《家约》一卷共写十件事,是其官拜大学士时所作,中心内容是劝戒魏氏后代做事谨

  • 谈谐

    一卷,宋陈日华(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陈日华,生平、生卒年均不详。他的夫人是当时著名的女词人。陈日华著有《金渊利木》八卷、《诗话》一卷与本书。《谈谐》所记皆俳优嘲弄之语、乃小说一格。《四库全书总目

  • 中论札记

    一卷。清钱培名撰。其生卒年不详。钱培名是熙祚从子,官至县承。钱熙祚刻《守山阁丛书》,世称善本。钱培名又搜辑放佚以补其缺。为《小万卷楼丛书》。仅刻成十七种。其中如《越绝书》、《中鉴》、《中论》、《陆士衡

  • 东岩集

    六卷。明夏尚朴(1466-1538)撰。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广信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少师娄谅。正德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官至南京太仆少卿

  • 学海类编

    四百四十一种,八百一十卷。清曹溶(详见《崇祯五十宰相传》)编辑,陶越增订。陶越字艾村,为曹溶门人,余事不详。曹溶辑成此书,初仅有抄本,卷首分列四部,以类相从,一曰经翼,二曰史参,三曰子类,四曰集余。集

  • 淡轩稿

    十二卷。《补遗》一卷。明林文(1390-1476)撰。林文,字恒简,号澹轩,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至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淡轩稿》。是集凡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