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庵年谱
一卷。明李乐辑,清王表正重辑,许正绶三辑。乐桐乡(今安徽桐城北)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尚宝司卿。表正宁海人,举人,归安县教谕。正绶乌程人,湖州府学教授。该书记明唐枢事实。枢字子镇,浙江乌程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因言事,被斥为民。《明史》有传。现有咸丰四年(1854年)刊本。
一卷。明李乐辑,清王表正重辑,许正绶三辑。乐桐乡(今安徽桐城北)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尚宝司卿。表正宁海人,举人,归安县教谕。正绶乌程人,湖州府学教授。该书记明唐枢事实。枢字子镇,浙江乌程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因言事,被斥为民。《明史》有传。现有咸丰四年(1854年)刊本。
十二卷。清刁包(1603-1669)辑。(详见《易酌》)此集所录均为历代理学诸儒生之文二百一十六篇。据《凡例》称“专以品行为主,若言是人非,虽绝技无取。”似乎取去颇为严正。持理虽正,欲扫诸多流派,尽废
见《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无卷数。明释以本(生卒年不详)撰。释以本,字以轩,别号亦已,又号师岳叟,苏州(今江苏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载天启四年董其昌所记玉玺事,则可推断释以本当在董其昌之后。书中又称:先生每书竟,
十二卷。明闵元衢(生卒年不详)撰。闵元衢,字康侯,自号欧余生,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自以为终身不第,有似罗隐,乃著《罗江东外纪》,另著有《欧余漫录》、《吴兴艺文补》、《增定玉壶冰》等。乌程县有座升
二集,四十六种,八十七卷。清末民国初沈宗畸(详见《晨风阁丛书》)编。此书编辑在《晨风阁丛书》之前,原名《国粹学报》,沈宗畸与南社潘飞声等人编辑,按月出版,后汇为一书。所收多诗词著作,间涉掌故,其小品杂
四十二卷。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命大学士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与翰林院官员共三十人合撰,历时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原名《字典》。其编纂
①二十四卷,清华西植等修,黄炎等纂。华西植,字燕簏,号容齐,江苏无锡人,雍正元年(1723)副榜,乾隆三年(1738)举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贵溪知县。华西植莅任后,奉令续修县志,遂取旧志为本,
六种,三十六卷。清杨名时(详见《周易札记》)撰。全书所收各种首尾连贯,不自为分卷。第一卷至第八卷为札记,是读《易》、《诗》、《四书》之随笔杂记(其中《易经札记》三卷、《诗经札记》一卷、《四书札记》三卷
①十三卷,首一卷。清戚弢言纂修。戚弢言,曾任连江县知县。宋嘉定间,陶武曾修邑乘。元延祐间,李荣再修。然其书皆久佚矣。戚弢言莅任后,采访间俗,恒以文献无征,锐意修辑志乘。广征博采,遂成此志。乾隆五年(1
一卷。明李时珍(详见《本草纲目》)撰。李时珍对脉学颇有研究,根据各家论脉之精华,著为此书,以正脉诀之失。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书中前半部分以歌诀形式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