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洪仁玕(1822-1864)撰。洪仁玕字益谦,号吉甫。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自幼攻读经史,而累试不第。道光二十三年(1843)为乡村教师,参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次年应聘赴清远任教,同时发
十六卷。明何楷(生卒年不详)撰。楷字元子,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明亡后唐王聿键在福建起兵,以楷为礼部尚书,后为郑芝龙所排挤,愤恚而卒。此书成于崇桢六年(163
九卷。清张道淙编。生卒年未详。道淙字未斋,常熟之能诗者。常熟张文镔、陆典,同为清初诸生,其交莫逆,同有诗名。典字敕先,别号庵。文镔序其集云:“庵先生与冯纯吟游钱宗伯之门,才名相颉颃。先生学无所不窥,尤
二十三卷。明赵贞吉(1508-1576)撰。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内江(今四川省)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肃。著有《文肃集》。是集凡二十三卷,其中诗六卷,
六卷。清内阁谥法官书。是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三卷,中册二卷,下册一卷。上册三卷分别为列朝庙号、列朝尊谥、列后尊谥,中册二卷分别为妃嫔谥、诸王谥,下册一卷为臣下所用之谥。清朝谥法,远法成周,旁征近代,逐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文学家。明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谪戍云南永昌。曾与何景明等为友,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古倾向。贬谪以后,感愤颇
十二卷,明杨应奎纂修,曹鼎、谢崇补遗,张嘉谋校注。杨应奎,字文焕,山东益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嘉靖初年来任。张嘉谋(1874-1941),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
十一卷。宋陈瓘(1057或1060-1124)撰。陈瓘北宋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字萤中,号了翁、了斋、了堂。有学问,元丰时登进士甲科。章惇入相,荐瓘为太学博士。后忤惇,不复用。曾布为相,荐为谏官。
六卷。明钱孺谷、钟祖述同编。钱孺谷、钟祖述二人的字号生平均待考。嘉庆中襄阳府(今湖北襄阳等地)知府徐咸致仕归海盐(今浙江嘉兴),筑园城,名小瀛洲。招同邑布衣朱朴、思南府(今贵州思南等地)知府钱琦、福建
三卷。明李长祥(1612-1679)撰。长祥,字子发,号研斋,晚号石井道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人。崇祯年间进士,福王时授御史,著有《杜诗新编》、《天问阁集》等。该书主要内容是旧闻轶事,多为疏证史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