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填词杂说

填词杂说

一卷。清沈谦(1620-1670)撰。沈谦字去矜,号东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长通音韵之学。明末诸生,入清后曾起兵抗清,事败后隐居不出,靠行医为生。其诗初学晚唐温、李,后得见陈子龙诗,于是转而学汉魏与初、盛唐诗。早年与毛先舒、张丹并有诗名,人称“南楼三子”,后与毛先舒、张丹、陆圻、柴绍炳、吴百朋、陈廷会、丁澎、孙治、虞黄昊合称“西泠十子”。其工诗亦精通词学,并擅长填词。其词学著作有《词谱》、《填词杂说》、《词学》等。本书为论词之作,即自《东江集抄》录出者。虽仅三十一节,而颇有精论。其论词很重视言情因素,强调要以情动人,认为“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乎移情。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学周柳,不得见其用情处;学苏辛,不得见其用气处。当以离处为合,皆填词者所当知也。”评判宋贤,公允精实。论清真词,颇有独到之处。他赞扬柳永的“晓风残月”,也欣赏苏轼的“大江东去”,说是“体制虽殊,读之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他高度评价李煜、李清照的词,也正是从写真情、直抒本色这一根本点着眼的。重视词的移情作用,并不意味着不讲究章法,不讲究出新,一首好词本身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例如,他论填词结句,特别强调错综动荡,要“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动语”。他还谈到诗词曲的特点,说:“承诗名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然诗曲又俱可入词”。此说可供人寻绎三种不同抒情诗体的独特风味。有《词话丛编》本。

猜你喜欢

  • 忠肃集

    二十卷。宋刘挚(1030-1098)撰。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任冀州南宫令,有政绩,与李冲、黄莘并称“河朔三令”。王安石提拔他为监察御史里行,但他不附合王

  • 学治臆说

    二卷。续说、附说赘一卷。清汪辉祖撰。《学治臆说》二卷,是汪辉祖应其二子继坊、继培之请,将自己平日从政佐治的经验,整理出一百二十则。上卷主要谈及选幕僚、处理政务,而以审案为重点;下卷主要谈及治理恶棍、除

  • 左氏始末

    十二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以抗倭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识渊博,人称“荆川先生”。著有《武编》、《荆

  • 从龙谱

    无卷数。原本题为锡山华公李泽长编集,估计为明代人所作,书中多引用丘浚之语。此书在各家书目中皆不著录,前无序例,大概是钞撮宋元通鉴纲目,续编而成。该书首载谱系图,称南北宋赵氏谱系,并将西夏元昊的谱系与宋

  • 石居漫兴稿

    二卷。明陈器(约1430前后在世)撰。器字德器,自号三石山人,生卒年均不详。浙江临海人。正德九年(1415)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尝得三奇石,置之别业以把玩,遂自号三石山人。著有《石居漫兴稿》二卷,本书

  • 绩溪胡氏丛书

    四种,十八卷。清胡培系辑。胡培系字子继,安徽绩溪人。贡生,晚年以军功选授宁国教谕。光绪年间,胡元洁、胡晋牲欲汇集刊印先辈遗著,乃请胡培系主持编校。后因胡晋牲等先后去世,丛书只编成其中四种。有清胡培翚一

  • 易象约言

    无卷数。清吴鼐撰。吴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任工部主事。此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只是自序说:“考究先儒更定诸本,而从其是者”。但是将文言分为上下而彖辞、象辞反不分上下,又每卦彖辞以

  • 清江三孔集

    四十卷。宋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撰。临江(今江西清江等地)守王编。孔文仲字经父,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嘉祐六年(1061)进士。官中书舍人。孔武仲字常父。嘉祐八年(1063)进士。官礼部侍郎。孔平仲字毅

  • 两晋南北集珍

    六卷。清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伽陵,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副榜贡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生卒年未详。著有《俪体文集》、《陈检讨四六》、《伽陵文集》、《湖海楼诗集》等

  • 黑鞑事略札记

    一卷。清李文田撰。李文田字仲约,号芍农,广东顺德人。咸丰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李文田学出于郑夹漈、王深宁。金元故事、西北水地,旁及医方及遁形家言,无不精综,词章书翰,特其余事,有《宗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