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指掌
一卷。清周际华撰。际华榜名际歧,字石藩,贵州贵筑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官至江苏江都知县。是书为甘泉汪氏草创,其名佚亡,只知其字瑞堂,官至翰林。际华删其冗杂,补其缺略,正其伪谬,又荟集众说,以成此书。大抵就朱子章句详加演绎,使章脉显豁,语气贯通。为便于初学者,其字间注音,句下标点,其要旨粹语每写于书的上方。卷首有魏茂林序,及际华自序。该书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
一卷。清周际华撰。际华榜名际歧,字石藩,贵州贵筑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官至江苏江都知县。是书为甘泉汪氏草创,其名佚亡,只知其字瑞堂,官至翰林。际华删其冗杂,补其缺略,正其伪谬,又荟集众说,以成此书。大抵就朱子章句详加演绎,使章脉显豁,语气贯通。为便于初学者,其字间注音,句下标点,其要旨粹语每写于书的上方。卷首有魏茂林序,及际华自序。该书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
四卷。明章藻(1547-?)刻。章藻,字简父(一作仲玉),工书善摹刻,其父即当时苏州、无锡带著名木版刻工,章藻亦以镌刻显名,《停云馆帖》等即出其手。《墨池堂法帖》为其家藏刻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钟元
十二卷,首一卷。清庄毓鋐、陆鼎翰纂修,陆鼎翰,江苏武进人,光绪元年(1875)恩贡。清道光间,邑人李申耆手定《武阳合志》体例,志未及告成而卒,其志成于众手,并版毁于兵燹,至光绪五年(1879)王氏复修
一卷。无撰人名氏,清马国翰辑本。马氏序曰:“《分毫字样》一卷,撰人缺。按《唐志》有欧阳融《经典分毫正字》一卷。《崇文书目》曰:唐太常博士欧阳融撰《辨正经典文字》,使不得相乱。篇帙今阙。全篇止《春秋》中
九卷。近代章炳麟撰。章氏生平著述,参见《新方言》。是书系探求汉语语源的重要著作。章氏把文字基本构件所代表的词作为语根,寻求词语由此繁衍、派生的线索。章氏分文字基本构件为“初文”和“准初文”。初文即《说
四卷。清曾国藩(1811-1872)撰。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湘乡人。道光进士,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曾从唐鉴、倭仁学习程朱理学。同治七年(1868)任
十五卷。清朱虚(生卒年不详)撰。朱虚字邵斋,号可庵,又号介庵。曹州(今山东荷泽)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绍兴府知府。其书仿《广雅》释名之例。自天地日月至虫草木,各自为篇,加以解释。但其所引资料十分广博,
六卷。清钱泳辑(1759-1844)刻。钱泳字梅溪,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工书画,善辑摹古帖以之赠与巴光诰。按巴光浩所作跋说,钱泳博雅好古,平生所见晋唐宋元墨迹极多,便仿文氏《停云馆帖》之例,择其佳品
八卷。明胡缵宗(约1521前后在世)撰。胡缵宗生平详见《嘉靖安庆府志》(辞目)。一名《舆上集》,以其多写成于舆上。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称:“胡缵宗乃揣摩题意为之,殊类于刻舟求剑。况唐人歌诗之法,宋人不传
一卷。明崔铣(见《士翼》)撰。此书为作者的笔记汇编,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论春王正月为周正;《易》不本于《先天图》;宋代人说古事多以其意忆之。所论多无门户之见,然而诸条皆见于作者所著的《士翼》一书之中。
六十五卷。清桂文灿(1849-1886)撰。桂文灿,字子白,广东南海人。道光乙酉(1849年)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选湖北郧县知县,十年(1884年),建议政府加强军队、操练士卒,宣讲守御方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