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守城录

守城录

四卷。南宋陈规、汤璹撰。陈规(1072-1141),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据《宋史》本传记载:靖康末,金人入侵。时规为安陆令,以勤王兵赴汴京,至蔡州,道梗而还。会剧寇攻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府守弃城遁,父老请规摄守事,退敌。建炎元年(1127),除直龙图阁、知德安府。坚守德安孤城,九次击退敌人进攻。寻除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赐三品服,俄升徽猷阁待制。寻召赴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又出知顺昌(今安徽阜阳),与刘錡同却金兵,取得顺昌大捷。又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既至,疾作,卒于任上。乾道中,追封忠利侯,后加封智敏。立庙德安,赐额“贤守”。自绍兴以来,文臣镇抚使有威声者,惟规而已。汤璹字君宝,浏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调德安府学教授。时朝廷召朱熹为侍讲,未几辞归,朝廷从其请。璹上疏宜追召,不报。由是声名大闻于时。历礼部、驾部二郎官,出知常州,入为大理少卿,进直徽猷阁。事迹具《宋史》卷四一一本传。此书凡分三种,首为陈规所撰《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其次为《守城机要》,亦为陈规撰。第三曰《建炎德安守御录》,汤璹作。三书原各自独立成帙,约于宋宁宗时合为一编。卷一《靖康朝野佥言后序》,《佥言》原本夏少曾所作,备载靖康时金兵攻汴京始末。陈规在顺昌于同僚中得之,读罢“痛心疾首,不觉涕零”。痛当日大臣将帅捍御失策,因条列应变之术,附于各条之下,谓之《后序》。书中主张“守中有攻”,一味只守不攻,乃是“自闭生路”,为善守城者所不为。最后,以悲痛的语调总结了汴京失守的经验教训,“嗟乎!靖康丙午,金人以儿戏之具攻城,守御者一时失计,遂至城拔。”卷二《守城机要》,《四库提要》疑即《宋史》本传所载传世之《攻守方略》。此书皆论城郭楼橹制度,及攻城备御之方,共二十五条。非空言泛论,俱为切实可行之措施。卷三《德安守御录上》分《王在、党忠寇德安二十日引去》、《张世、李孝义寇德安四日引去》、《杨进寇德安一十六日引去》、《孔彦舟三次寇德安皆不克引去》、《董平寇德安三万人即日败去》五篇。卷四《德安守御录下》四篇,《赵寿寇德安三日引去》、《曹成、李宏寇德安自六月至二月引去》、《桑仲夏邢、尚、孙群贼寇德安三月引去》、《李安寇德安六十五日引去》。二卷书为汤璹官德安教授时,寻访陈规守城遗事而作,备述规巧思百计,九次退敌事迹。绍熙四年(1193)向朝廷进献。书中记载陈规于绍兴二年(1132)“以火炮药造下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陈规之书在当时影响很大。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诏刻《德安守城录》(即《守城机要》)颁行天下,令各地守城将领学习效法。此书刊本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长恩书室丛书》甲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猜你喜欢

  • 天籁轩词韵

    一卷。清叶申芗(生卒年不详)撰。叶申芗编成《天籁轩词谱》之后,觉得不可无词韵以辅之,乃撰本书。叶申芗认为《菉斐轩词韵》体例甚乱,且诸多当收之字未收,遂以郑春波《绿漪亭词韵》为蓝本,增收韵字而成。《天籁

  • 诲尔录

    二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的笔记兼札记,自光绪丙子年(1876)至光绪己丑年(1891)始成,历十四年。主要内容是封建士子如何来修身立行的心得笔记。作者偏重汉学,又不尽弃宋学,在书中以“经宣明,而行

  • 老子点勘

    三卷。清吴汝纶(详见《尚书故》)撰。古来研究《老子》的学者,或训诂释字,或注经解词,各有侧重;各家注本或依河上公本,或依王弼注本,或依其它注本,所依版本各不相同。吴汝纶撰《老子点勘》,大体依河上公注本

  • 滨州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杨容盛修,杜等纂。杨容盛,吴县(今苏州)人,监生出身,康熙年间任滨州知州。《滨州州志》,明泰弘间有旧志二,一梓传,简编五六十页;一笔记,仅百页,极陋略。后皆散亡。万历十一年(1583

  • 陆氏毛诗异文辑

    一卷。清沈淑(详见《毛诗异文补》)撰。此书摭拾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音释解诗所引异文,汇为一编,搜罗排比,大体上还算该洽。虽然所辑之文,或并录音释,或释文本有音释而此书只辑异文。又《释文》所引经文,有与

  • 京口变略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此书记弘光年间史可法有部将四人,为刘肇基、陈可立、张应梦、於永绶。其中於永绶最为桀黠,统骑兵百余,舟二百,令暂住京口。而於永绶与浙抚所调都司黄之奎部不合,渐成水火,发生冲突。於永

  • 北地傅氏遗书

    五种,六卷。民国张鹏一(详见《关陇丛书》)编。该书收傅干、傅巽、傅嘏、傅玄、傅咸五人著作。傅干,汉代人。傅巽为三国魏时人。傅嘏(209-255),三国魏时哲学家,字兰石。傅玄(217-278),详见《

  • 篆文纂要

    四卷。清陈策(生卒年不详)撰。陈策字嘉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此书依韵分编,每字下首列《说文》,次大篆,次钟鼎文。不载所引书名,注极粗略,对于字体无所辨证。大抵是供镌刻印章所用。《四库提要》据浙江

  • 晁无咎词

    六卷。宋晁补之(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钜野(今属山东)人。其生平见《鸡肋集》(辞目)。是集又名《晁无咎词》、《琴趣外编》。《书录解题》则作一卷,称《晁无咎词》。原本为毛晋所刊,题曰《琴

  • 雁门集

    八卷。又名《萨天锡诗集》。元萨都刺(约1300-约1348)撰。萨都刺字天赐,号直斋。回回人。祖、父定居于雁门(今山西代县),为雁门人。累官闽海廉访知事,河北廉访经历。虞集称其诗最长于情,流丽清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