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高宗御书石经

宋高宗御书石经

(石刻本)宋高宗(赵构)御书,间或有宪圣皇后续书。经数为《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还有《经解》五篇。始刻于绍兴五年(1135),毕工於淳熙四年(1177)。据《玉海》,绍兴五年九月,赐汪应辰以下御书石刻《中庸》篇,廷试毕赐御书。从此开始,十三年,赐陈诚之《尚书·周官》;十八年六月,高宗又御书《儒行》篇,赐进士王佐等;二十一年五月,赐赵达等《大学》;二十四年赐张孝祥等《皋陶谟》;二十七年赐王十明等《学记》;三十年四月,赐梁克家等《经解》篇。十三年二月,内出御书《左氏春秋》,宣示馆职少监秦熺以下作诗以进;六月,内出御书《周易》;九月,高宗对辅臣说,学写字不如便写经书,这样不仅可以写字,还可以不忘经书。随即委托临安府张澂刊刻《尚书》,颁诸州学。十四年正月,出御书《尚书》;十月出御书《毛诗》;十六年五月,出御书《春秋左传》:皆就本省宣示馆职,作诗以进。高宗又书写了《论语》、《孟子》,皆刊立于太学。淳熙四年(1177)五月,赵磻老奏,阁将就绪。其石经,《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之外,尚有御书《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不在太学石经之数。今搜访旧本,重行摹勒,以补礼经之缺,从之。经石立临安太学府首善阁及大成殿后三礼堂的廊庑上。淳熙四年,置光尧石经之阁下。元至元年,西僧杨琏真加欲取石经为浮屠基,申屠致远力拒乃止,经石竟亦散落。后太学改为西湖书院,又改为仁和学,岁月久了就零落了。宣德元年置大成殿后及两庑,天顺四年,移至城隅贡院的仁和学。正德十三年,宋廷佐移至府学棂星门两边,并在上面盖了周廊。崇祯末年,周廊塌坏,又嵌入壁中。当时所刻石数,《玉海》以后诸书皆不记载,今残存的有八十六碑。而《杭州府志》引《武林石刻记》云,《春秋》三十二碑,《尚书》六碑,《周易》二碑,《诗经》十碑,《论语》七碑,《孟子》十一碑,《中庸》一碑。所载的《春秋》、《尚书》之数与今不同。又引宣德年杨一清记云,《周易》二碑,《尚书》七碑,《诗经》十碑,《春秋》四十八碑,《孟子》《论语》《中庸》十九碑。今《左传》亡佚了十六碑,《尚书》亡佚一碑。不过这些碑刻在宣德年间已有亡佚,反不如今天保存得多。今存八十六碑之外,不知究竟亡佚了多少。所可考者,《周易》每碑四列,每列五十六行,每行十七字。《尚书》每碑四层,每层四十二行,每行二十七字。《诗经》每碑四层,每层四十五行,每行二十六字。《春秋左传》每碑四列,每列四十五行,每行二十八字。《论语》每碑四列,每列二七行,每行二十六字。《孟子》每碑四列,每列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六字或十七字、十五字。《周易》、《诗经》、《尚书》、《春秋左传》、《礼记》是楷书书写,《论语》、《孟子》则是行书书写。

猜你喜欢

  • 忏摩录

    一卷,清彭兆荪(1768-1812)撰。彭兆荪字湘涵,又字甘亭,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平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小谟觞馆诗集》八卷,《诗余》二卷,《潘润笔记》,已著录等。《忏摩录》为兆荪早期作品。姚椿

  • 辅国公恒鲁先世功绩册封纪略

    满汉各一卷。撰者不详。考其世系,起自贝勒斐扬武,至雍正七年(1729年)降袭辅国公恒鲁止。该书所述福喇塔及其先世功绩,最称详赡,可与乾隆《四库全书》所收《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互相参看。现存写本。

  • 环碧斋小言

    一卷。明祝世禄(生卒年不详)撰。祝世禄字延之,号无功。德兴(今属江西省)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考选为南科给事,历尚宝司卿。耿定向讲学东南,祝世禄从之游,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著有《祝

  • 十七史百将传

    见《百将传》。

  • 古今记林

    二十九卷。清汪士汉(生卒年不详)撰。汪士汉著有《秘书》二十一种。本书杂录正史以及百家之书,随笔摘录,编辑而成。全书分二十七类。作者自谓其义例有二:一纪淑慝以示劝戒,一搜瑰琦以资见闻。其资料似从类书中抄

  • 易学古今正义

    十二卷。明邹元芝撰。元芝字立人,竟陵(湖北天门)人。自黄直合十翼于上下经,唐代用王弼易注作《正义》,《易》便用王弼之本。宋代晁说之、吕祖谦诸家始倡为复古之说,互有考订,但也有同异。至朱熹《本义》,才定

  • 潜园集录

    九种,十七卷。清屠倬(1781-1828)辑。屠倬字孟昭,号琴,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嘉庆进士,官至九江知府。工诗古文,兼通书画金石篆刻。著有《是程堂集》。《潜园集录》是一部杂纂之作,收辑杂家诸书

  • 潮阳县志

    二十卷。清臧宪祖修,萧纶锡纂。臧宪祖,辽东广宁人,例监,知县,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旧志始修明永乐间陈时可,后三次续修,今皆不存。顺治四年(1647)都丞吴仕训续修,未及梓而海氛煽乱,康熙十二年

  • 四书初学易知解

    十卷。清邵嗣尧撰。邵嗣尧详《易图定本》条。此书每章前为口义,后附论断,乃专为童蒙讲解而设,故曰“易知”。书中偶有偏激之见,如解《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谓不仅不义之富贵于我如浮云,即使合义之

  • 易变体义

    十二卷。南宋都絜撰。都絜,字圣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生卒年不详。父都郁,平生喜《易》。絜从父学《易》,并以父说撰成《周易变体》,又名《易变体义》、《易变体》。是书专讲《易》卦的变体问题。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