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谱纂要
一卷。明王应昌撰,王锬续成。应昌字亮之,嵊县(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元年(1573)举人。锬乃应昌子,字长颖,入清后官上海县知县,生卒亦不详。该书主要记叙历代理学源流,分开天第一组,承天第一宗,达天第一宗,翼天第一宗等,将孔子、荀子、扬雄等排列其中,而其分载诸儒支派,又与黄宗羲《明儒学案》相出入,可见书中不免门户之见。
一卷。明王应昌撰,王锬续成。应昌字亮之,嵊县(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元年(1573)举人。锬乃应昌子,字长颖,入清后官上海县知县,生卒亦不详。该书主要记叙历代理学源流,分开天第一组,承天第一宗,达天第一宗,翼天第一宗等,将孔子、荀子、扬雄等排列其中,而其分载诸儒支派,又与黄宗羲《明儒学案》相出入,可见书中不免门户之见。
《匡谬正俗》宋人书目多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盖避太祖讳也。详见“匡谬正俗”。
一卷。晋殷仲堪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仲堪陈郡(今河南淮阳)人。官至振威将军。《晋中兴书·陈郡殷录》载:“殷仲堪少好学,能清言。”《晋书本传》云: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笨间强。其
七卷。清孔璐华撰,孔璐华(约1765——1815前后在世),字经楼,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三代孙女,衍圣公孔庆熔之女,大学士仪征阮元(1764——1849)之继妻。清代诗人。阮亨在《瀛舟笔谈》中评说:“
三卷。晋徐邈(344-397)撰,清马国翰辑。邈字仙民,东莞姑幕(今山东安丘)人。孝武帝时,谢安荐补中书舍人,累迁太子前卫率,授太子经,于朝典礼制多有建议。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又注《穀梁传》,
二十卷,宋李攸撰。李攸,字好德,江阳(今四川泸州市)人。其生卒年月不详,曾官承议郎。其书原共有六十卷,前三十卷流行后,后三十卷因书中有涉及秦桧的内容,而未能公诸于世。今本二十卷是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
四卷。清何西夏撰。西夏万县(今四川万县)人,清嘉庆、道光年间隐居乡间,皓首穷经,足不履城市,著有《西夏经义》若干种行于世,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共四卷六篇。卷一为《春秋序》及《春秋释例》,卷二为《春秋说义
一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从学刘宗周,青年时领导“复社”,反对宦官权贵,几遭杀害。清兵南下,召募义兵抗清,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入
即《王韶之晋安帝纪》。
一卷。明杜琼(1396-1474)撰。杜琼字用嘉,号鹿冠道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文学家、书画家。明经博学,终生不仕,翰墨书画亦皆精。晚年家居,以卖画为生。擅山水,风格苍秀,开吴门派先河。诗文沉着古雅
八卷。撰者不详。卷一总考、卷二经、卷三史、卷四子、卷五集、卷六丛书、卷七补遗、卷八附录。附录《建阳县治书版考》、《建阳书坊书版考》,登列所刊各种书之名。有民国间福建通志抽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