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学定律

小学定律

二卷。近代尹桐阳(其生平未详)撰。是编卷一论《说文》六书之原始、六书指事之定律、六书象形之定律、六书会意之定律、六书转注之定律、六书假借之定律、《尔雅》为转注书之说明,《说文》转注定律之推广及应用、《说文》韵学分十七部之说明、《说文》声母分十七部表、《说文》之反切及双声叠韵,三十六字母别九音图、明显四声等韵图、附音义反切定律之图说及其应用、假借双声叠韵之图说、假借必为双声叠韵之证明、郑君治经假借必为双声叠韵之证明、假借双声叠韵定律之应用、依《尔雅》《说文》等书陈诂而上假下假或上下两假定律及应用、《说文》读若某字即同某字定律之证明、《说文》声母分部补遗表,凡21则;卷二为双声假借分母证明表、附《说文补证》、《小学杂录》。是书大都撮录前人之说,无所发明,惟其论假借,颇有独到之处,其言曰:“《说文叙》云:‘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夫无者,非也。声者,指双声言也。事亦字也。‘令’、‘长’非双声又非叠韵,与‘依声托事’定义不合,学者疑之。考《尔雅》“良,首也”,‘良’无‘首’义,当假‘令’字及‘长’字之义,始与‘首’义合。盖‘良’、‘令’双声,良,令也,首也。所谓‘依声托事’,《说文》六书举例,均限二字,故仅曰‘令’、‘长’,而不曰‘令’‘良’‘长’,其实居间尚有一‘良’字也,况单举‘令’‘长’,则缺叠韵;单举‘良’‘长’,则缺双声。暗含‘良’字,明举‘令’‘长’,斯双声叠韵备矣。”是书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甲申沧州纪事

    一卷。明末清初人程正揆撰。程正揆初名程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清溪道人,湖北孝感人,为明崇祯进士、翰林,书画家。程正揆弘光时以谕德降清,授光禄寺丞,官至工部侍郎。著有《清溪遗稿》、《读书偶然录》。《甲

  • 仙居县志

    二十四卷。清王寿颐、潘纪恩修,王棻、李仲昭纂。王寿颐字少潭,永福人,仙居县知县。王棻字子庄,黄岩人,举人。此志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全书二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三地理志,目为沿革、星野、

  • 续礼记集说

    一百卷。清杭世骏(1697——1772)撰。杭世骏,字大宗,堇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经、史学家。举雍正乡试,乾隆元年(1736),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纂《三礼义疏》。改御史,条上四事忤旨,下

  • 四书释地补

    一卷。四书释地续补 一卷。四书释地又续补 二卷。四书释地三续补 二卷。清阎若璩(详见《校正四书释地》)撰,樊廷枚补。樊廷枚,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前有汪廷珍序。所补约有三义:

  • 江苏海塘新志

    八卷。清蒋师辙撰。蒋师辙,江苏上元县(今南京)人,由拔贡以知县分安徽,署无为州知州。《江苏海塘新志》光绪江苏官刻本。共八卷。卷一为图。总图,州县全图六,而工段各图均附于本州县图之后。卷二为表。职官表,

  • 江南余载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的《霸史类》中载有此书。《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原序文称:“徐铉始奉诏为《江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年、杨亿皆有书。大概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熙宁八年(

  • 经典释文补续略例

    一卷。汪远孙(1789-1835)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借闲漫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据《清史列传》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内阁中书。”家中有著名的藏书楼“振

  • 论语浅解

    四卷。清乔松年(1814-1875)撰。松年字健侯,号鹤侪,徐沟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东河总督。著有《藦萝亭札记》等。松年长于经世之才,故其说重经世致用。是书用浅显语句解释《论语》,故名

  • 东坡易传

    九卷。苏轼(1036-1101)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曾任中书舍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等职。博通经史、才气横逸,尤以诗文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

  • 陆氏易解

    一卷。明姚士粦辑。姚士粦字叔祥,生卒年不详。著有《日畿访胜录》。东汉末陆绩《周易注》久佚。《三国志·吴志》未注卷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五卷,题为《周易注》。《经典释文序录》、《新唐书·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