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尔雅训纂

小尔雅训纂

六卷。清宋翔凤撰。宋翔凤(1779-1860)字于庭,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常州学派代表学者。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通训诂名物,然治学杂采谶纬,为人所讥。所著尚有《周易考异》、《论语郑注》、《尔雅释服》、《过庭录》等。宋氏嘉庆十二年(1807年)正月自序云:“今之为康成学者,恒谤讥此书,以为不合郑君,同乎俗说。然还案《诗》、《礼》,乃郑君之改易古文,非《小尔雅》之偭违经义,据其后以疑其前,明者之所不取也。汉之经师咸有家法,唯有小学义在博通,就今所传杨子云、刘成国、张稚让诸家之作,多资旁采,鲜获所宗,比之墨守,殊有殊途。至于此书则依循古文,罕见凌杂,隐括以就,源流合一,故中垒之《录》、兰台之《志》,入于《孝经》一家,而不从小学之例,斯足以宝贵者矣。”宋氏持论与胡承珙氏同。是书卷一至卷五博取《诗》毛传郑笺,及贾逵、马融、郑玄、王肃等诸经逸注,疏通证明《小尔雅》之说,颇多精意。卷六内容有二:据《汉书·艺文志》等书记载,详细考证《小尔雅》的性质及其撰作者注释者诸问题;从《一切经音义》、《文选》注、《后汉书》注等书中辑录《小尔雅》佚文多条。《小尔雅训纂》成于黔中,与其他《小尔雅》注本似无缘相谋,然其书考辨翔实,注释确当,引证丰赡,成就不在胡承珙《义证》之下。唯于习见或难通之词,往往略去或阙疑,使读者颇感不便;且作者自信太过,时或擅改原文,如《广诂》:“攻、为、话、相、旬、宰、营、匠,治也。”宋氏改“话”为“諙”,殊无根据。是书有浮溪精舍本、《续经解》本、潮州郑氏刻《龙溪精舍丛书》本、广雅书局校刻本等。

猜你喜欢

  • 六朝声偶

    七卷。明徐献忠(1493-1569)编。徐献忠字伯臣,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四年(1525)中举。是书因杨慎《五言律祖》而广之,取南北朝人五言诗以明唐律所自出。但以齐、梁、陈、北齐、周、隋谓之六朝

  • 凝斋笔语

    一卷。明王鸿儒(生卒年不详)撰。王鸿儒字懋学,南阳(今属河南)人。少工书,家贫,为本府书佐。成化二十三年(1487)第进士,累擢山西副使。武宗时迁南京户部尚书。王鸿儒清正自持,为学务穷理致用,为世人所

  • 蓬庄诗集

    六卷。清沈虹(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沈虹字卫梁,一字谓梁,号蓬庄,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雍正举人,官句容教谕。工诗,乾隆间荐举博学鸿词不遇。本集由沈虹自编,以作诗先后为序,起康熙四十六年(1707

  • 苍雪山房稿

    一卷。清朱纲(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朱纲字子骢。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一作高唐)人。由贡生捐授兵部主事,官至福建巡抚,卒谥勤恪。纲与兄缃、绛皆学诗于王士祯,本集为王士祯所评定。诗颇清浅。有清初刻本。

  • 四书字诂

    七十八卷。清段廷谔撰。段廷谔字訒庵,湖南黔阳(今湖南黔阳)人。是编原名《十三经集字音训》,盖取坊刻《十三经集字》加以音训。道光二十七年(1847),宁乡黄本骥官黔阳教谕,始分四书一类为七十八卷,易其目

  • 大儒粹语

    二十八卷。清代顾栋高(1679-1759)编写。顾栋高见《尚书质疑》。此书为宋代以来,诸儒家讲学的言论汇编,旨在调停朱(熹)陆(九渊)二派的争辨。全书摘录了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杨时、谢良佐、吕大

  • 内务府掌仪司现行则例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亦无编纂年月。但据书中所载推断,当成于同治年间。是书第一卷为建设公廨,额定员役、备阅祝文、殿内燃香、宫内设乐、筵宴、筵棹、奉先殿大祭、先蚕坛等各项,第二卷为坤宁宫祭神事例、寿皇殿事

  • 金鑱秘论

    十二卷。旧本题梁溪流寓李药师撰,但不详其生平事迹。书中自序中称:唐朝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此书分为十二门,皆为论医目之法,故曰“金鑱”,为取佛书金鑱刮眼之义。

  • 张襄壮奏疏

    六卷。张勇撰。张勇(1616-1684),明末清初陕西详县人,一说上元卜、咸宁人,字飞熊。明末为副将。顺治二年(1645)降清,参加镇压李自成部起义军和西北回民米喇印、丁国栋反清起义,升甘肃总兵。十五

  • 弦徽宣秘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作者有感于琴学失传,五调无全谱,故作《弦徽宣秘》一书。其谓宫为黄钟之体,变宫为黄钟之用。蕤宾一律乃黄钟之变徵,蕤宾之角即黄钟之变宫。六音出于变宫,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