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少室山房笔丛

少室山房笔丛

正集 三十二卷、续集十六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胡应麟,字元端,后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万历四年举人,后久试进士不第,遂筑室山中,以读书著述为业。因附王世贞而得名。此书是胡应麟汇辑他的考据杂说而成,分正续二集,书凡十二种:《经籍会通》四卷,述古籍的撰著与存亡聚散;《古书占毕》六卷,论史书,评史事;《九流绪论》三卷,论诸子百家的源流与得失;《四部正伪》四卷,辨订古代伪书;《三坟补逸》二卷,专论《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三书,以补《三坟》之阙;《二酉缀遗》三卷,皆采录小说家言;《华阳博议》二卷,杂述古人博闻强记的故事;《庄岳委谈》二卷,论述杂事,以纠正俗说的附会;《玉壶遐览》四卷,皆论道经与方士之言;《双树幻钞》三卷,皆论佛经与释氏之说;续集《丹铅新录》八卷和《艺林学山》八卷,则专为驳杨慎之《丹铅余录》、《艺林伐山》等书之说而作。每一题目的卷首,都有小序,概述本题的内容和主论宗旨。内容以考据为主,征引典籍极为丰富,议论亦多高明,为研究古籍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和见解。其《四部正伪》把古籍中的伪书析为若干种,各加辨订,相当详尽;后人研究伪书,常用其说。书内论述古典小说、传奇、杂剧的部分,尤有参考价值,为人所重。如概括小说家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使纷纭复杂的古代笔记,大致有类可归,深为人所称道。其论六朝志怪与唐传奇的不同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讹舛,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这里将志怪定为记录传闻,传寄定为有意创作,后人谈论小说,常征引此文。其《庄岳委谈》内论词典、戏剧的条目颇多,于研究文学史很有参考作用。偶释语词,亦不见于他书。如谓元人称秀才为“细酸”,引《倩女离魂》首摺“末扮细酸为王文举”一句为证,即为今人辑戏曲语词诸书所未列入。但书中亦有考辨失实、征引错误之处,此在所难免。有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刻本,清光绪广雅书局刻本(此为通行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校点本。

猜你喜欢

  • 二程遗书

    二十五卷,附录一卷。宋二程门人所撰。二程,即宋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字伯谆;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人称为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出身于中等官僚家庭。他们的父亲程珦历任大理寺

  • 周易孟氏章句

    二卷。汉孟喜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张惠言《易义别录》曾辑得《孟氏易》一卷,辑录甚为严谨。孟氏易自成一家,对后世易学多所影响。马国翰所辑较为宽泛,将《说文》所引及《经典释文》所引一并辑入。又以虞翻世传

  • 恩县志

    六卷。明孙居相修,雷金声纂。孙居相字拱扬,山西沁水县人,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一年(1593)任恩县知县。万历年间孙居相莅任后,见文献轶缺,就征集诸学博士考绘图史,请雷金声为主纂,采探故实,益旧裒新,遂成

  • 改堂文抄

    二卷。清唐绍祖(1669-1749)撰。绍祖字次衣(一作赐衣),号改堂。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知湖州府,入为刑部员外郎。绍祖少师姜宸英,登第出于李光地之门,故其文苍劲

  • 初学集

    一百一十卷。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撰。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敬他老人、东涧遗老。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万历进士,官礼部右侍郎。入清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

  • 古文集成前集

    七十八卷。旧本题庐陵王霆震、亨福编。王霆震、亨福的生卒与履迹均不详。亦不著时代。观其标识名字,魏征作魏证,而宋人奏议于朝廷国家诸字皆空一格,盖南宋书肆本。卷端题新刊诸儒评点字。凡吕祖谦之《古文关键》,

  • 登封县志

    三十二卷,清陆续萼修,洪亮吉纂。陆续萼,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知县。洪亮吉,详见《长武县志》。陆续萼欲重修县志,请示巡抚毕沅,毕即推荐幕宾洪亮吉主纂,续萼欣然同意。亮吉由

  • 西画初学

    六卷。《浅巴司丛书》的一种,英国人傅兰雅译。傅兰雅,生平不详。该书共六卷,书前有《总论》,卷一为《论视法》、卷二为《论临画》、卷三为《论看物绘画》、卷四为《记布置方向》、卷五为《论光暗总理》、卷六为《

  • 骖鸾吟稿三种

    三卷。清张祥河(约1853前后在世)编。张祥河生卒年籍贯不详。道光二十四年(1844),张祥河官中州臬使,春间奉命承宣粤西。昔宋范成大,田紫垣出帅广右,取韩愈《骖鸾仙去诗话》,综其所历作曰《骖鸾录》。

  • 王深宁年谱

    ①一卷。清钱大昕(见《廿二史考异》)撰。该谱记南宋大儒王应麟事实。应麟晚号深宁叟,《宋史》有传。此谱言简意赅,惟采拾不博,且多有舛误之处。现有嘉庆八年(1803年)兴郡斋刊本。② 一卷。清陈仅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