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义疏

尔雅义疏

二十卷。清郝懿行撰。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一字兰皋,山东栖霞人。清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精于名物训诂之学。《尔雅义疏》之外,尚著《反语考》、《山海经笺疏》、《春秋说略》、《荀子补注》、《春秋比》、《易说》、《郑氏礼记笺》、《竹书纪年校正》、《通俗文疏证》等多种。宋翔凤《尔雅义疏序》曰:“迨嘉庆间,栖霞郝户部兰皋先生之《尔雅义疏》最后成书。其时南北学者知求于古字古言,于是通贯融会谐声、转注、假借,引端竞委,触类旁通,豁然尽见。且荟萃古今,一字之异、一义之偏,罔不搜罗;分别是非,必及根原,鲜逞胸臆。盖此书之大成,陵唐轹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者也。”黄季刚《尔雅略说》曰:“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户门之书。”胡补安《中国训诂学史》曰:“其书视邵氏之《正义》为善,足与王氏之《广雅疏证》同其精博,为治《尔雅》者必须研究之书也。”三家对郝疏赞誉甚高。然梁启超《近三百年学术史》却曰:“郝氏《义疏》成于道光乙酉(1825年),后邵书且四十年。近人多谓郝优于邵,然郝自述所以异于邵者不过两点:一则‘于字借声转处词繁不杀’、二则‘释草木虫鱼异旧说者皆由目验’(胡培翚撰《郝墓表》引),然则所异也很微细了。何况这种异点之得失还很要商量呢,因前人成书增益补苴,较为精密,此中才以下尽人而可能。郝氏于发例绝无新发明,其内容亦袭邵氏之旧者十六七,实不应别撰一书。义疏之作,剿说掠美,百辞莫辨,我主张公道,不能不取邵弃郝。”案邵氏开创其事贡献甚大,郝氏接续其业,或缀辑异文,或增益旧说,或别为新解,或博引书证,贡献亦殊弘大。且郝氏作疏之时,古音学已有很大发展,学者咸知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故郝疏虽非尽善,但往往通贯声义,有所发明。郝疏确较以前著作丰赡详备,“取邵弃郝”未为允当。郝疏刻于《学海堂经解》者,或云经王念孙删定,或云经严厚民删节,传闻异辞,无由评审。沔阳陆建瀛刊本亦不足。咸丰六年(1856年)仁和胡珽刊本,系足本,较删节本多出四分之一;同治间郝氏家刻本系据胡本翻刻。又四川刻本、《四部备要》本(据家刻本)亦足。学者或谓郝疏当以《学海堂经解》本为定本。

猜你喜欢

  • 牧津

    四十四卷。明祁承撰。祁承,字尔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参政。为官多年,深知吏治与民生之关系,遂广辑历代循吏事迹,分类编次,成为本书。首列“辑概”一卷,概述

  • 官爵志

    三卷。明徐石麒(1578-1645)撰。徐石麒,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因限制魏忠贤违法需索,而遭诬陷,削籍为民。崇祯初起为南京礼部主事,累迁

  • 百家类纂

    四十卷。明沈津(生卒年不详)撰。沈津,慈溪(浙江省慈溪县)人。明嘉靖中官含山县教谕。此书所录,上自周、秦诸子,下迄于明,殊为冗滥,其同时期的尚书张时彻所作的《说林》也列入其中。此书有明隆庆间刻本,刻于

  • 吴县图志

    清同治年间刊行本。此图为吴县腹地之图。凡分二十七部,为图三百四十二幅。自明季以来,吴县之鱼麟册籍,悉已销毁,为杜绝侵占之弊,同治壬申(1872),邑令高心夔令用冯氏丈田法,以罗盘弓尺,节节实量,缩绘入

  • 樗林三笔

    五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所谓《樗林三笔》,即《樗林闲笔》、《樗林偶笔》、《樗林续笔》。全书共五卷,其中闲笔一卷,皆论息心养生之道;偶笔二卷,上卷多记讲学之语,下卷皆论史事;续笔二卷,皆引

  • 武冈州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许绍宗纂修。许绍宗,字莲舫,咸宁人,嘉庆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武冈州知州。嘉庆二十年(1815)许绍宗任知州,逾二年始纂修州志,躬任秉笔,历五月而成书。《武冈州志》嘉庆二十二年(18

  • 笠翁传奇五种

    十卷。编者不详。本书共收五种传奇,每种二卷。其一是《万全记》,又名《富贵仙》,其序署名四愿居士,全剧三十出,写卜丰妻贤子孝之事;其二是《十醋记》,又名《满床笏》,其序署名西湖素泯主人,全剧三十六出,写

  • 思恤诸公志略

    二卷。明孙慎行撰。慎行字闻斯,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天启年间以礼部尚书追论红丸案获罪,逆党失败后得以赦免,卒谥文介,《明史》中有传。该书记明天启年间遭逆党之祸时杨涟、左光斗等人事实。对左光斗颇有微词,

  • 孔子弟子考

    一卷。清朱彝尊(详见《经义考》)撰。此书共列孔子弟子九十八人,先书知年岁者三十二人,次书不知年岁者六十六人。诸人事实从略,而详于历代封爵,搜采甚博,考据亦详。此书有康熙年间刊《曝书亭全集》本,道光十一

  • 纬堂诗钞

    四卷。清汤大奎(生卒年不详)撰。汤大奎号纬堂,字曾辂,江苏武进人。幼读书笃志于古,少负隽才,工音韵,居里中即有诗名。家贫。未达时即远游瓯越吴楚,所至辄遍探山川名胜,登临慷慨,发为歌吟,记游之作颇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