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平乐府志

平乐府志

①二十卷。清胡醇仁纂修。胡醇仁,字令远,号静斋,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监生,雍正二年(1724)任平乐府知府。旧平乐府志抄本仅三册,分三十一类,一册不足百张,前无序文,既断且烂,不可句读,不知其始。万历间唐世尧重修,后王延绹欲修不果。雍正初年,知府胡醇仁纂修府志,府志无征,求诸县志,备一郡典故。八县中贺县志无序可稽,传明代费炳一修,存抄本八十页;修仁县志无存,存不知出何人手抄本二十七页;恭城县志始于万历曾三捷,张汝醇重修,康熙间曹林韵求其原本,获十之三、四,县令揭宗本得曹遗稿五十篇修葺之,存抄本二十五页;富川县志创于嘉靖间张思识,止分九类,万历间县令周笃棐,首以图经,终以外志,中作二纪二表八志列传,三十九年(1611)县令张文耀修为十一卷,存十二页;永安州志,始于明成化间邓牧,康熙间丁牧重修;昭平县志,始于万历柯、李二县令,康熙间杨县令重修,皆初具大纲;荔浦县志四卷,始于万历吕县令,重修于康熙间许县令,比永安、昭平志详,但诗稿过半,近敷衍;惟平乐县志,黄大成刻本十六卷,纲目备具。乃合府领七县一州之方志而成,志成于雍正四年(1726)。《平乐府志》雍正四年刻本,此志纲领类属尚欠严谨,搜采尚称详备,是一郡文献所存。② 四十卷首一卷,清柱等纂修。清柱,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八年(1803)任平乐府知府。平乐府志,雍正四年(1726)知府胡醇仁创修。逾八十年,清柱莅任,见旧志残缺,思修复之。因檄行各州县,数十年升降沿革,及其乡之有德行、道谊者,悉以闻。适其故人长沙王人作来署,遂相与参考旧闻,博访耆宿,在前志基础上删繁增简,经八月稿成。志成于嘉庆十年(1805)。《平乐府志》嘉庆十年刻本,全志四十卷首一卷。卷首序、凡例二十二则、目录,分为:卷一星野部、舆地部,卷二至卷三舆地部,卷四水利部,卷五至卷九建置部,卷十卷至十一学校部,卷十二至卷十四选举部,卷十五至卷十七秩官部,卷十八至卷二十名宦部,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三人道部,卷二十四田赋部,卷二十五食货部,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九武备部,卷三十经费部,卷三十一古迹部,卷三十二风土部,卷三十三夷民部,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九艺文部,卷四十外志、跋。此志为四十卷,十八部,八十八类。以类集事,以部统类,较前志稍为详晰。有光绪三年(1877)刻本。

猜你喜欢

  • 桃冈日录

    一卷。明蒋信(1483-1559)撰。蒋信字乡实,号道林,世称正学先生,常德(今属湖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贵州提学副使等职。建正学、文明书院。后以病告归,筑舍讲学,从学

  • 续家乘述闻

    一卷。清龚家尚(生卒年未详)撰。家尚号跛叟,浙江仁和(今杭县)人,官至礼部尚书,龚守正之孙。该书为续守正《家乘述闻》而作,所述多其祖与父遗事。现有石印本。

  • 左国异同考

    三卷。清宗彝撰。该书对《左传》、《国语》二书记事的异同详加考证,加以罗列。该书为原稿本,卷首有民国元年(1912)作者自序。

  • 女才子传

    见《女才子书》。

  • 毛诗单疏校勘记

    三卷。近人刘承干撰。承干字翰怡,浙江吴兴人。承干刻有《嘉业堂丛书》若干种行世。《毛诗单疏》即为其中一种,此书为杨守敬随使日本所访得。原藏日本东京竹添井井居士家。原书本四十卷,今本首七卷缺,只存自第八卷

  • 澄江集

    清陆次云(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不遇。后任河南郏县知县、江苏江阴知县,颇有政声。著有《八绂绎史》、《八纮荒

  • 熹平石经残字

    一卷。清陈宗彝刻印。宗彝字雪峰,原名秋涛,江宁(今江苏江宁县)人,嗜金石古籍。他所刻印的蜀石经残字,也已著录。这卷《熹平石经残字》,就是清道光三年,与蜀石经同时刻印的。此书所刻,凡《尚书·盘庚》一石,

  • 毛诗古音述

    一卷。清顾淳编。顾淳字震盂,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人。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据本书自序知其生活于清咸丰初年前后。是编述而不作,撮取前人成说于一书。考其所依计有陈第《毛诗古音考》、顾炎武《诗本音》、江永《

  • 得心录

    一卷。清李文渊(详见《左传评》)撰。此书皆为李氏所制新方。书前李氏自题: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故名此书为《得心录》。书中共载有方十九条。其中敌参膏之方,为应补之证,委曲调剂,以他

  • 大兴徐氏三种

    八卷。清徐松(1781-1844)撰。徐松字星伯,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嘉庆十年进士,官至榆林知府。任湖南学政时,因事被谪戍伊犁,遂遍游天山南北。徐松本长于地理,于游历新疆各地时,携带指南针及笔记,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