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往日生论注

往日生论注

二卷。元魏释昙鸾(476-542)撰。昙鸾,生于今山西省大同市的雁门,因家近五台山,自小听说了有关文殊菩萨灵异的传说,使幼小心灵对佛教神奇打下深刻烙印。十余岁时,即登山访寻,各见遗迹,依佛教出家。由于昙鸾诚心学法,刻日攻读,故对龙树一系的《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四部论及佛性义的研究特别有心得。他从师印度来华三藏法师菩提流支,接受《观无量寿经》,将江南隐士陶弘景所赠《仙经》十卷化为灰烬,而精修净业,自行化他,成为北魏弘传净土教的一位高僧。魏主尊号他是“神鸾”,敕住并州大寺(故址在今太原)。晚年常到介山(今介休县绵山)之阴集众念佛,后人称此处为“鸾公岩”。病故后,魏主敕葬于汾西泰陵文谷,并营塔立碑。昙鸾不仅注重言传弘教,而且还勤于笔耕,著述有关佛教书籍达十种之多。其中,《大集经疏》已佚。《论气治疗方》、《疗百病杂丸方》、《调气方》、《服所要诀》四种,展示了他在医学上的成就,有誉满魏都之声望。他还著有《调气论》、《大集经注疏》未见刊世,《礼净土十二偈》、《安乐集》、《略论安乐净土义》。至于《净土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略论安乐净土义》现存三种,都可确认是出于他的手笔。《往生论注》较集中地反映了昙鸾的净土思想,他在卷首引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说明菩萨欲求可毗跋致(即不退不转法)有难行、易行二道。在五浊之世无佛时求阿毗跋致名为难行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由佛力住持入于大乘天定之聚名为易行道。《往生论》系五世纪时,印度世亲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二十四偈,并造长行引申述释,全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亦称《无量寿经论》。由北魏来华印度僧人菩提流支译成汉文,僧辨笔受。昙鸾自洛阳遇见菩提流支后,专宗净土而注释此论。《往生论注》分两大部分:上卷解释偈颂,为总说分;下卷解释长行,为解义分。于总说分释五念门,即往生净土的业因。五门有:礼拜门,赞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偈颂第一行四句偈念最初三念门,第三行尽二十三行为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全书重点是观察一门。初观察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次观察众生世间清净,其中观阿弥陀如来有八种庄严功德成就,又观诸菩萨有四种庄严功德成就。唯有弥陀净土才具备了上述二十九种庄严功德成就。于义解中分立十科,即愿偈大意,起观生信,观行体相,净入愿心,善巧摄化,离菩提障,顺菩提门,名义摄对,愿事成就,利行满足。本书以阐发新意见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点:一是,论体用,明众生往生的净土,是为报身报土。二是,论实相和真智,提出真实智慧即实相智慧,无为法身即法性身。三是,论止观,解奢摩他为止另有新解,解毗婆舍那为观有二义。四是,重视他力本愿,开创称名法门。五是,十念即成,说明临终具足十念相续,便得往生。在禅定忆念、时间念,口唱念三念中,昙鸾但取忆念一义。六是,二种回向,即往相回向和还相回向。往相回向是指以自己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还相回向是指生净土后,得到奢摩他和毗婆舍那(止观),成就方便力,回入生死林,弘大佛法。本书的不足之处是:处处运用双即双非的中道论点,也继承了四论的实相观,有的地方曾运用老庄思想,如“知进守退曰智,智空无我曰慧”等。《往生论注》是研习净土宗者必读之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书中妙解无穷,堪称为“信净土之纲宗”,净土诸家都重视此注,很早就流传到海外,注解《往生论注》的书也很多。现有北京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从古堂款识学

    ①十六卷。清徐同柏撰。徐同柏(1775-1860),字寿臧,号籀庄,浙江嘉兴人。贡生。徐氏研究金石说古文形义,举证经史,时有心得,乃著《从古堂款识学》十六卷。与徐氏同时的收藏家,如沈氏雪浪斋、张氏清仪

  • 古今贞烈维风什

    四卷。明许有谷撰。有谷字子仁,宜兴(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主要记叙历代贞烈人物事迹,寓有劝扬贞烈之旨。体例上按地域来区分类别,选录自古至明代人物,以人系地。总体上又分列传标题和列名不标

  • 读易初稿

    八卷。清丁叙忠撰。丁叙忠字秩臣,湖南长沙人。此书历引宋以来邵周程朱诸儒易说,证以本经,验以人事,所言多为阐发人生道德之旨。他认为周易实际上为卜筮之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不超出民生日用的范畴。人们

  • 雪堂砖录四种

    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撰录。四种为《砖志征存》一卷、《楚州城砖录》一卷、《地券征存》一卷、《恒农砖录》一卷,均为辑录砖文之著作。《砖志征存》为罗振玉所辑,其自序云:“古无志墓之文,葬时烧砖造圹,放砖上,

  • 虚舟集

    五卷。明王偁(?-1415)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

  • 烟艇永怀

    三卷。明龚立本(生卒年不详)撰。立本字渊孟,江苏常熟人。清兵入关后,不食而卒。该书为立本追记,大半皆名贤巨儒,为古今不可磨灭之人。显达者上述游踪,隐论者兼缀行略。发潜阐幽,事皆有据。此书为《烟艇渔笔》

  • 凤阳新书

    八卷。明袁文新修,柯仲炯纂。袁文新,明凤阳县知县。柯仲炯,福建人。明洪武初,有临濠一邑,九年始析临之四乡,暨虹之一都为凤阳县,故以前仅有临淮志,凤阳无志。凤阳县志,始见于明成化间《中都志》,中都名为凤

  • 维摩诘所说经略疏

    五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条。《维摩诘所说经略疏》作于隋代仁寿(601-604)年间,卷首有日文释道空会疏叙例。奉晋王杨广敕而修成。一即钩沉相生,二即当句而叹。相生者前句生后句

  • 诗话总龟前集

    四十八卷。《后集》五十卷。宋阮阅(详见《郴江百咏》)撰。此本为明宗室月窗道人所刊,前有郴阳李易序。分为前后两集,前集为圣制、忠义、讽谕等四十五门;后集为圣制、赓歌、御燕等六十一门。按类汇集有关资料,以

  • 卫藏揽要

    六卷,民国邵钦权纂。邵钦权,字季衡,浙江东阳人,毕业于北京筹边高等学校,专攻藏事。《卫藏揽要》稿本,全书六卷,卷首有于长葆序。分为:稽古、山川、风俗、宗教、政治、兵制。每门之下,附有诸小目。此书小目较